滴答网 - 澳洲中文网_澳洲交友_澳洲租房_澳洲房产_澳洲旅游_澳洲汽车_二手市场_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标题: 芬兰教育: 不比较的态度成就不一般的孩子 [打印本页]

作者: 移民你球姐syd    时间: 2017-10-30 16:12
标题: 芬兰教育: 不比较的态度成就不一般的孩子
本帖最后由 移民你球姐syd 于 2017/11/16 15:42 编辑


在“比较”之下,不光我们的孩子会因自己的“一事无成”陷入自卑。家长、老师乃至整个社会也都因“担心”孩子产生了普遍焦虑。
而就在我们还在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担忧的时候,处于北欧一隅、在教育上遥遥领先的神秘国家——芬兰却鲜少有这种焦虑。
在中国,太多的孩子背负着和他们的年纪不相符的压力——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上不完的补习班……
从他们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便被老师、家长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比较。尤其在一些明示、暗示的考试排名中,很多孩子觉得自己“一事无成”,甚至越学越倒退。
在这种“比较”之下,不光我们的孩子会因自己的“一事无成”陷入自卑。家长、老师乃至整个社会也都因“担心”孩子产生了普遍焦虑。
而就在我们还在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担忧的时候,处于北欧一隅、在教育上遥遥领先的神秘国家——芬兰却鲜少有这种焦虑。
芬兰为什么没有普遍的教育焦虑呢?
我们从孩子、老师、家长三个层面来说明芬兰教育的独特之处。
  • 孩子:只为自己而学

    芬兰的孩子7岁才开始正式上学。他们没有快慢班:所有的孩子,不论聪明与否,成绩好坏,都在一起上课。孩子有自己“专属”的课表,每天有75分钟课间休息时间。他们在十几岁之前,几乎没有家庭作业和考试。芬兰孩子在小学阶段的表现不会作为衡量孩子未来发展的依据,也没有人会对孩子做任何评估。
    芬兰孩子学习的都是他们自己所喜欢的内容,因此他们会倾注自己最大的热情去自主学习。在芬兰,有一种理念深受大家的认同,那就是学生绝对不会为老师而学、为家长而学、为考试而学,他们只为自己而学,不为他人而活。
  • 老师:不让任何孩子“掉队”

    在芬兰,老师地位崇高,在专业上也拥有很强的独立性。老师最大的职责就是挖掘并实现每一个孩子自身的价值和潜力,让孩子学会和他人一起合作。他们一致认为:每个孩子都是有差异的,他们有各自的长处,也有各自的短板。他们不放弃每一个所谓的“差生”,甚至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帮助这些孩子。
    老师不会在自己组织的少量测试里,给孩子排名。也不会根据测试结果,告诉孩子你是最好的、你还可以、你的成绩最差要努力。他们认为,那样的考试、排名,会让孩子产生极度不安,对学习产生恐惧甚至缺少安全感。
  • 家长: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

    芬兰家长大多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尽量在家里给孩子制造快乐,着重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不轻言放弃的品质。他们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家朗读、念报给孩子听,让孩子在家种下喜欢阅读的种子。
    在寒暑假里,家长不会送小孩去补习英语、数学,而是为孩子安排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活动,比如户外旅游、游泳、滑雪或者一些运动类的夏令营。

    可以看到“信任”是芬兰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点。芬兰的整个教育体系,包括学校、老师、家长、孩子之间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信任、协同发展的关系。
    家长相信学校会做出正确的决定,学校也充分信任自己教师的教学质量。学校不会给老师做无谓的评分、评比,不给老师打考核,没有督察,也没有评鉴报告。他们相信评比与评分会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扭曲与竞争,反而丧失了鼓励老师们自我充实、进修的本质与意义。
    由于没有考试的比较,芬兰的孩子学习变得轻松而富有乐趣。同时老师会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权。每天在孩子学习结束时,老师会告诉孩子,你今天确实比昨天掌握了更多的东西,你比昨天进步了很多,孩子都是带着满满的自信回到家里的。
    家长、老师下意识的比较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么?


    不可否认,大多数家长和老师下意识的比较是想要促使孩子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但往往这种“良性竞争”会因为攀比、炫耀、要面子等原因最后“变质”,变成一种“恶性竞争”。而这种“恶性竞争”往往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导致孩子只关注结果而忽视整个学习过程。
    能否用同一把尺去衡量所有的孩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小时候是否也经常被贴上各种标签:好学生,差生,聪明或笨, 听话,乖或淘气..……
    芬兰的老师不会给孩子贴上任何标签,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与众不同的。 芬兰教育理念中最根本的人性化思维促使他们不会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而是让每个孩子都充分绽放自己的光芒。
    在芬兰,由于不存在以分数为衡量标志的考评体系,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不用为了学生的成绩而工作。衡量教育成果,都由教师自行设计测验形式,很多老师甚至从不进行测试。他们带领学生在大自然中认识几何图形、上数学课,户外教学渗透到各个学科。
    学校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帮助学生应对未来世界的变化和需求,而不只是一味的拉高孩子们的成绩。我们不应该仅仅将教育目光专注在培养只对一门知识专精深耕的“I型专才”,而是去培养未来企业真正需要的兼具专业与跨领域知识的跨界“T型人才”。
    这是中国教育所欠缺的,虽然我们总是在倡导“素质教育”,想要孩子得到全方面的发展,但过多的关注成绩结果,会使我们忘记教育的初衷。









    芬兰University of Jyv?skyl?教育系
    我没想到,芬兰幼儿园的开学周,爸妈也跟着一起上学。

    园长2个月前就跟我说:“开学前,我们有一星期的适应周,家长可以陪同孩子一起上学,妈妈来或是爸爸来,都可以。这样孩子可以去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也能切身体验我们幼儿园的理念和方法到底如何。 ”

    我也想探个究竟:芬兰幼儿园用了什么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小孩顺利入园?幼师又是怎样引导家长循序渐进地放手?

    可是一进园,园长竟然拉着我去签一张意愿书——

    第一步
    《家长意愿书》

    我心里默默打鼓:“不会是《幼儿园安全须知》吧,万一孩子在幼儿园受伤,我签下这份意愿书,那安全责任就得我们自负。”不过,当园长很有耐心地把《家长意愿书》一条条翻译给我听时(原文芬兰语), 我真的为芬兰幼儿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感动。内容如下:

    关于小孩的发育情况,你是否同意学校教职工和幼儿健康中心的工作人员以及儿童福利部门进行讨论。(如负责幼儿身体发育的幼儿保健中心Neuvola)。

    关于小孩的发育情况,你是否同意学校教职工和特殊教育的老师进行交流、协助、干预。(特教老师有负责幼儿语言发展的口语治疗师、负责幼儿生理发展的物理治疗师、以及负责幼儿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家等)。

    关于小孩的发育情况,你是否同意学校教职工和学前班的老师进行交流,以帮助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注:芬兰的学前班是6-7岁这一年)。

    你是否同意孩子参加由幼儿园组织的短途旅行。

    你是否同意孩子的照片可以挂在幼儿园的墙上。

    你是否同意孩子的个人作品在幼儿园展示。

    首先,我感动于芬兰幼儿不仅是在幼儿园和家长的合作下成长,儿童健康和福利部门也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服务。针对这一点,芬兰不仅立法,还写进国家课程标准:

    《芬兰儿童福利法》(Child Welfare Act)规定,家长、幼儿园以及儿童健康和福利部门要合作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紧接着,芬兰《幼儿教育与养育国家课程大纲》把“教育”和“养育”定为它的两大内容。

    为了实现“教”与“养”的幼教目标,自1973开始,芬兰幼儿园每个班级不仅配有幼教老师,还配护士。

    我们常说家长要去配合学校的工作,可是在芬兰,幼儿园的职责之一是代替父母“养育”孩子,从国家政策上把“养育”加入幼教大纲,让幼儿园成为孩子白天“安心的家”。

    其次,芬兰儿童保护和福利部门为特殊儿童提供全方面的特殊教育及个性化辅导。特殊儿童的学习计划主要涵盖如下内容:孩子的学习能力分析(比如阅读能力评估)、肢体动作的发育、社会情感和社交能力诊断、心理健康分析等,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有该领域的特教老师来幼儿园及时诊断、干预、治疗,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芬兰幼教专家Pirjo L. P?lkki和Riitta H. Vornanen的研究表明,全芬兰竟然有20%儿童(隶属儿童福利部门)在幼儿园接受过特殊教育辅导,其中有7%的儿童是因为语言发展迟缓,另外13%接受的是行为或心理辅导。这个数字并不是说芬兰的“问题儿童”多,而是强调要预防儿童的学习困难和特殊问题,在实践中为孩子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支持,真正落实《幼儿教育与养育国家课程大纲》和《学前教育国家课程大纲》中提出的“必须要特别关注早期学习障碍和困难学生” 理念 。

    早就知道芬兰的教育资源向“特殊儿童”倾斜,没想到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政府的扶持力度如此大。接下来,园长的一番话让我感动:“如果孩子真的出现问题,可能会有4、5个特教专家来幼儿园观察他的行为和表现,为他提供特殊照顾及康复计划。我们认为,孩子出现问题的地方,就是教育发生的地方。”

    第三,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在芬兰幼儿园里,孩子画的画、做的手工,都被当做作品保存下来或装饰教室,这是教师对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态度:“孩子的创造力不是培养出来的,是不被毁灭出来的。我们鼓励孩子用艺术方式表达自我,天马行空的涂鸦和想法,就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释放。另外,让孩子多玩耍、多休息,也是在保护他们的内驱力,这样他们才有时间去探索、去发明、去创造。一个被知识和功课塞满的脑子,你期待它如何迸发出奇思妙想?”

    签完这样的《家长意愿书》,我内心是窃喜的,在育儿道路上,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整个社会幼儿体系在支持每一个像我这样的普普通通家庭,一起挖掘孩子潜能和内驱力。难怪有97%的芬兰父母回应,他们和孩子都喜欢幼儿园,那里是一个安全、友好的场所,有自信的老师和朋友,有很多趣味的玩具,以及宽敞的游乐区。

    说到底,芬兰幼儿园用《家长意愿书》来展现的是他们的幼教理念: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管你是slow learner,还是smart learner,在这里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不管你是有学习能力有障碍,还是心理情绪、或社交能力有问题,在这里都能得到特殊教育。以此来获得父母的信任。

    可能,很多家长还是有顾虑:“理念是好的,具体怎么实施,谁也不知道。”芬兰幼儿园有这个自信,它直接把真实的课堂活动展现给家长看,邀请爸爸妈妈跟孩子一起上学。

    第二步
    适应周:妈妈也上幼儿园

    教室内,孩子们正在玩home play。

    一个2岁多的男孩,只比我们提前一周入学,他此时和其他小朋友互动很好,看样子已经适应这里的生活。怎么做到的?芬兰幼儿园用了什么方法和策略?我配合幼师,开始了这一周的适应期。

    第一天,园长要求我全天陪同,好让孩子熟悉环境。可不止是让孩子坐坐小椅子、上个洗手间、在校园里散散步这么简单,幼师Nina跟我们讲述:“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看到父母与老师以及其他小朋友的互动,这种互动、信任会传递到孩子身上,让他确定这个环境是安全的,进而有兴趣认识新环境、乐于探索、信赖老师。”不过,老师也提醒我们:“孩子年纪小,会对陌生人或新环境害羞是自然的现象。每个孩子适应的方式与时间长短都不同,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性情,接受他所有自然的反应,并相信他有适应能力,孩子终会松开我们的手,自己向前走。”

    第二天,我依然是全天陪同,但注重调整孩子作息。同步作息,无疑能让孩子快速适应幼儿园的节奏。

    第三天,老师要求我在宝宝午睡前离开,午睡交给老师。午睡是孩子最脆弱的时刻,我担心自己突然离开,小觉会哭闹,老师却有自己的立场:“根据我的经验,年纪越小,适应性越强,作息越好调整。请放心回去吧。”小觉看到我离开,立刻哭了起来,我没有回头,这其实也是妈妈最脆弱的时刻——回家路上,我的心吊在那里无法安心,因为“分离画面”让我心疼,不知他会哭多久。 还好老师贴心,一个半小时后发来消息: “小觉哭了一阵,现在睡着了。”这个消息让我安心,打从心底感谢老师的体贴。

    第四天,老师要求我在午饭前离开,吃午饭和午睡都交给老师。

    第五天,老师让我送完孩子就离开,老师带领孩子们去森林活动。

    仔细想想园长和老师的这一周安排,真的是循序渐进。适应也是从小孩的角度出发,讲究方法和策略,让我慢慢减少陪同的时间,而不是家长陪一个星期,然后突然不在了。

    想到第三天中午,看着小觉哭着脸,我假装坚决的走掉,自己却偷偷的抹眼泪。我意识到,所谓的分离焦虑,很大程度上是我自己的焦虑:我是否放心把孩子交给一个陌生的老师?我是否相信教师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能力?我是否认同她的教育理念?这或许就是芬兰让妈妈也上幼儿园的原因——打消父母的顾虑,并引导父母反思自己对幼教的理解;去理解老师秉持的“儿童观”是孩子是有能力的,要赋予他自主权,让他自己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我的焦虑还来自于我们的“母婴关系”:如果孩子能够很快适应跟老师相处,我会失落,因为自己很快被替代,意味着孩子对我没有很强的依赖;如果孩子不喜欢老师、不喜欢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我也会失落,因为我们长久的“母婴关系”并没有给他足够的安全感,让他去适应外面的世界。

    做父母之难就难在这里吧:当我们认同孩子天生有能力,会赋予他们自主权,让他们去独立探索;可有时,对一个幼小生命的呵护欲望和占有欲望,又会让我们失了分寸,手伸得太长,不舍得大胆放手。亲子之间,像两棵橡树,既相互依恋,又相互独立,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是一生的课题。

    第三步
    《幼儿园开学通知》

    一周的适应期结束,我对幼儿园的理念、活动安排有了清晰印象,信任的种子也就慢慢播下。离开时,老师给了我一张《幼儿园开学通知》 ,让我做好准备——

    室内、户外衣服

    备用衣物:上衣,裤子,袜子,内衣裤 (建议年纪越小准备越多)

    雨具:夏季,冬季雨鞋,防水裤,外套,手套 (建议所有衣物都大一两个尺寸)

    帽子,围巾

    夏天:防晒乳液,水壶 (要写名字)

    尿不湿一大包

    孩子的心爱之物(如玩具、安抚奶嘴、午睡毛毯等)

    室内鞋

    A4文件夹 (放孩子的作品)

    全家福

    通知里,没有对家长的要求,也没有让孩子准备文具,而是要准备衣服,为户外活动做充分准备。这一点,在芬兰幼儿园里至关重要:孩子每天都有3个小时左右的户外活动时间,不论刮风下雨,下雪结冰,唯一阻碍户外活动的,是勇气和决心。穿上防风防雨的户外衣服和装备,就是好天气。

    为什么这么多户外活动?园长的说法是:“在户外,更有利于培养孩子成为team player。当他们在森林中徒步,一个孩子需要帮助另一个孩子爬上爬下,他们要一起解决问题,这种协作精神是面向未来的必备能力之一。”

    这就要求家长的配合,让孩子玩得暖和、玩得安全、玩得有意义。

    为了给孩子最丰富的户外活动体验,芬兰幼儿园的户外设置,也是不计花销。秋千、攀爬架、滑溜梯、旋转、跳跃;有玩具小屋做角色扮演;有迷宫可以探索,培育好奇心;有沙堆,让孩子自由挥洒创意,发展想像力和创作力;有嵌入地面的弹簧床,可以安全地做弹跳游戏。比较特别的是,所有设施没有身高,体重,年龄限制,少了过多的强调安全性,反而鼓励大小孩子们玩在一起,互相邀约玩耍做朋友,许多社交建构能力和合作态度就在玩乐时自然地培养出来。

    《开学通知》里另一个暖心之举,是让孩子挑选一件自己的心爱之物陪他上学,来缓解孩子对陌生环境的不适。这个建议不起眼,却让我觉得贴心,真正从尊重儿童的出发。对于幼儿来说,突然离开家,长时间的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爸爸妈妈又不在身边,他心理上的不适感肯定很强烈。但如果此时有一个他喜欢的玩具一直还在身边时,起码他可以丢掉一些恐惧,忘记一些焦虑,继续从这个“心爱之物”当中,获取温暖的陪伴。

    准备,不仅是物质上的准备,还把孩子的心理需求考虑在内。开学了,我们可能已经给孩子准备好了学习用具,可是,为抚慰他的心灵,你做了准备吗?




    欢迎光临 滴答网 - 澳洲中文网_澳洲交友_澳洲租房_澳洲房产_澳洲旅游_澳洲汽车_二手市场_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https://nearther.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