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多年来都是中国能源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但中美企业签署长期供销协议后,有澳大利亚前政界人士担心中国的能源市场已成为经济武器。
去年11月,中国石化与鲜为人知的美国维吉液化天然气公司(Venture Global LNG)达成20年的长期购销协议,每年从维吉公司进口400万吨液化天然气。此外,中石化旗下的联合石化还将通过维吉公司的卡尔克苏通道(Calcasieu Pass)项目采购总计38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
2019年中美贸易战最激烈的时候,中美两国间的天然气交易暂停,而中国现在却又伸出了橄榄枝。
除了美国,俄罗斯也是中国的能源供应大国。据中国媒体的报道,目前俄罗斯是中国第三大管道天然气供应国。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中俄战略合作没有止境,没有禁区,没有上限”。
据新华社的报道,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天然气管道日输气量在2021年底约4000多万立方米,可有效保障至2022年春天时的天然气供应,满足冬奥会的使用需求。
增加美俄能源进口是何考虑
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的报道称,中石化与维吉公司的购销协议对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有重大意义,有利于为中国提供低成本、可靠和安全的清洁能源,帮助中国开展能源转型。
路透社报道引用一位中国交易员的评论称,中国国有企业面临着保障供应安全的压力,“最近的价格走势深深改变了领导层心中对于长期供应的印象”。
事实上,澳大利亚长期以来都是中国的主要天然气供应国。就在上一财年,澳大利亚成为中国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国,出口额价值156亿澳元。
但据近来公布的中国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12月,澳中关系仍处于低迷之际,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商品同比下降13%。
2021年12月,中国从澳大利亚的进口总额为114亿美元,比11月的130.7亿美元下降13.0%。但是,中国全年从澳大利亚的进口额达到1648亿美元,年度同比增长40.0%。分析师表示,澳大利亚产品,尤其是大宗产品的价格飙升是其对华出口额增加的主要原因。
2020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2890吨液化天然气,每吨价格约为357美元。但在2021年,中国进口的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仅为283万吨,但每吨价格为899美元。一年内,澳大利亚对华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价格上涨了151.8%。
同样,中国在2021年进口的煤炭总量比2020年增长6.6%,但进口煤炭的总价值却增加到359亿美元,同比增长76.9%。
出于对天然气价格飙升和燃料安全的担忧,中国的一些主要能源企业去年与美国天然气供应商展开了深入谈判。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进口能源成本的下降让美国在能源方面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此外,他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还表示,进口俄罗斯能源的优势是这个国家距中国地理位置较近,铺设能源建设的基础设施成本较低。
但除了成本因素,澳大利亚的业内人士与学者对中美签署天然气供应协议的原因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珀斯的液化天然气业界资深人士马克·汉纳(Mark Hanna)认为,中国企业与维吉公司的交易可能仅仅反映出中国政府寻求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态度。
他对中石化与维吉公司达成的天然气协议的实用性表示怀疑,指出维吉公司需要通过巴拿马运河运送液化天然气,但这条运河严重拥堵,容易出现货运延误的情况。
此外,汉纳认为美国对中国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很难在成本上与澳大利亚企业竞争,因为美国国内天然气价格上涨,而且运输成本很高。
墨尔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的董梅副教授则对ABC中文表示,中国去年签署的20年天然气供应协议不大可能是政治性报复,更有可能是为了兑现根据《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US-China Phase 1 trade deal)做出的承诺。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网站上公布的信息显示,根据《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从2020年1月到2021年11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能源产品为286亿美元,目标则是603亿美元。这一时期,中国对保障性能源产品的购买达到第一阶段目标的47%(中国进口产品数额)。
董梅副教授还表示,澳大利亚不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 如果中国和澳大利亚进行贸易战, 更可能在农产品方面采取措施就可以了,在能源方面有所动作的可能性会低一些。
中国的能源进口是一柄双刃剑吗?
中国增加来自美俄的能源供应会造成什么影响呢?前澳大利亚政界人士与经济学家给出了不同的看法。
1993-2001年担任西澳州长的理查德·考特(Richard Court)认为,“如果想对能源供应方耍政治手腕,这就是一把双刃剑”。
“要是某个国家准备短期内在能源供应方面耍政治手腕,就会适得其反,”他说。
考特表示,看起来中国需要澳大利亚的天然气,就像澳大利亚本地的生产商需要中国市场一样。由于供应紧张,北亚各国的能源需求方近来的采购费用破了记录。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则称中美企业签署的天然气供应协议是澳大利亚的损失。
厦门大学林伯强博士也认为,“作为中国的能源供应国,澳大利亚遭受了巨大损失”。
那么,澳大利亚的华裔经济学者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新威尔士大学(UNSW)商学院经济系高级讲师李晟昱博士指出,如果澳中合作,促进两国贸易会实现双赢。但在目前的情况下,燃料供应紧缩后,澳大利亚的损失要大于中国的。
李晟昱博士认为,短期内,由于能源紧缺,中国必须实现能源供应方多样化,这样做可能会付出较高的代价。但一旦找到新的供应方,若供应价格比澳大利亚的低,则中国不会再回到澳大利亚供应方这边。
他说如果替代者的供应价格高于澳大利亚企业,中国也不太可能再找澳大利亚的供应方,因为中国已经付出了寻找新供应方的沉没成本。即便再与澳大利亚企业合作,则中国也会提出以低于原价的价格采购,因为那时中国会有更多的替代供应方可以选择。
他还分析说,从中长期来看,澳大利亚的普通消费者也会受到影响。因为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进口来源国,距离、价格和生产效率方面的优势使中国生产商很难被取代。如果中国面临更高的能源价格,则澳大利亚要付出更高的价格购买中国生产的产品。如果中国提高产品价格,则周边的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也会相应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
李晟昱博士表示,价格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但澳大利亚受到的影响比中国更为严重,因为澳大利亚的消费品供应商远远少于中国的。
“因此,短期内中国可能不得不为其能源供应商的多样化而付出代价,但从长远来看,澳大利亚消费者要为之买单。显然,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合作而不是冲突,可以取得更理想的双赢结果,”他说。
他还指出,对中国来说,为能源供应方的多样化所付出的成本(或正在付出的成本)也许不是一件坏事。长远来看,多元化可以增加中国的经济议价能力。
董梅副教授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在谈到澳中两国贸易中的“双刃剑”问题时,她表示,“双刃剑”是存在的,但不同贸易产品造成的影响不同。中国采取的一些贸易措施可能会伤害到本国的消费者,但影响有多大取决于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寻求到替代品有关。
她举例说,如果中国不从澳大利亚购买农产品,或者澳大利亚的出口价格高,可以从其他国家寻求替代产品。但像铁矿石这类产品,若找不到合适的替代进口国家,中国还是会受到伤害。所以,中国现在还在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
“对国家发展很重要的必需能源产品,不应被当做政治筹码,”董梅副教授说。
针对中国增加美国天然气供应对澳大利亚的影响,她认为要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来看。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要动态思考。短期来看,影响肯定有。但是,不能说澳大利亚一定会出局,”她说。
董梅副教授分析说,至于澳大利亚受到的影响,也要看是否能找到其他采购者。而且,如果美国和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在未来无法满足中国需求,则澳大利亚还会回到中国的天然气市场。
图文来源: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