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洋高考:培训老师7次考SAT破最新考题

文章来自于:《新闻晨报》
10月6日14时30分,考完SAT的考生从香港博览中心考点鱼贯而出。夹在许多未成年的考生中,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显得有点特别。很多孩子第一次参加这种考试,显然还有些不适应,他们长吁短叹、或喜或郁的表情十分明显,相比之下,中年男子平静得多。
  他叫江奇,今年33岁,上海一家国外考试培训机构的教学总监,从2008年开始第一次踏入香港SAT考点,至今已参加过 7次SAT考试。
  记者连日采访发现,在内地的很多国外考试培训班,老师被要求参加考试已经成为一个不成文的规定,SAT更不例外。培训机构认为,掌握了最新的考试真题和考试趋势,老师才更有把握设计出更细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不少参加过SAT培训的考生也表示,培训中应试味道之浓,不亚于应对国内高考(微博)。
  招教员要求半年考出SAT
  江奇原本就职于上海另外一个大型培训机构,2004年开始教SAT。2008年,他第一次带着班里 8个学员来到香港考SAT,除了鞍前马后地照料,江奇也报名参加了当次的SAT考试。
  几年的培训经验告诉江奇,在培训中使用模拟题和使用真题效果不一样,“真题更有针对性,也更能反映考试本身的规律”。但是,很多国外考试的主考方一般会在考后两三年,才会发布当年的真题。江奇猜测,这也许是为了避免被“破题”。“但是这样一来,老师没办法研究最新的考题,所以我们干脆自己去考,这样不仅能掌握最新考题,还能亲身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到底有没有用”。
  一直在SAT教学一线的江奇4年考下来,觉得这个办法屡试不爽。如今,他在新机构里招收新教员时就要求:入职半年内一定要考出SAT成绩,第一次成绩2000分以上,才能继续留任,“老师自己都考不好,怎么教学生?”
  做题侧重所教部分
  6日的这场考试,江奇带领其他三位老师和十几位学员,走进香港博览中心的考点,他被分到了20人左右的成人考场,“进去一看,很多熟面孔,基本上是各个机构的老师”,大家相视一笑,埋头做题。
  5个小时的鏖战过后,江奇的脸上并没有显露出疲累。江奇透露,走进SAT考场已经7次,自己只在第一次考试时完整地把试卷做完。
  这一次,江奇主要做写作和阅读,其他部分多数“放空”。另四位老师也各有“侧重”,按计划分别做的是填空、语法等。“每个老师都更侧重自己教的部分,考试时不仅要答题,还要把思路分析出来,不一定把题目都记住,关键是通过考试磨练自己的考试感觉和教学方法”。
  记者发现,SAT培训老师亲自参加考试已成为目前培训机构里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沪上另外一个培训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也透露,自己所在的培训机构每年也派老师考SAT。
  江奇说,目前SAT对于考生年龄没有限制,为了保证掌握最新的解题规律,未来还是会继续参加考试。
  小留学(微博)生暑期回国“集训”
  今年暑假,在美国就读某知名私立高中的留学生小田,专门飞回上海参加了一个SAT短期冲刺班,为即将申请美国的大学做准备。小田告诉记者,和自己一样已经在美国读书,还回国参加“集训”的中国小留学生并不少,甚至一些当地的华裔孩子也利用假期,远赴重洋到上海来参加培训。
  本市一家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坦言,近几年,一到暑假或圣诞假期,机构里的华裔学生,最多时占到总学生数的一半。他分析说,美国高中不以应试为导向,学校里的老师甚至反对学生专门针对SAT进行复习,辅导处于一种几乎“真空”的状态。“最多有一些大学生,对学弟学妹做些辅导,不像我们会有专门的培训班,专门有人去研究”。“要教一门考试科目,必须对这个科目研究得特别透,要***考试的本质,你不仅仅要告诉他们哪个对哪个错,你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是错的”。今年暑假,江奇所在的培训机构也招聘过来沪的美国大学生,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虽然“洋教师”英文不错,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教,只能从助教做起。
  “一对一”成SAT培训主流
  和其他语言类考试的培训方法相对一致不同,SAT培训中针对体系之多、模块整合之繁,令人咋舌。江奇认为,SAT说到底是一门综合的学术考试,因此,对于不同学习背景、不同年级的孩子,要有不同的培训体系。“华裔学生会侧重教语法和数学,中国内地学生则会侧重词汇、阅读和写作,因为数学对于美国学生是弱项,中国学生数学基本不用复习,只要教他们看懂题目就行;作文则不同,美国学生只要教会他们审题,但中国学生还要教他们怎么写”。“再比如,很多高一生还没有学过虚拟语气,但是SAT语法中是考虚拟语气的”,江奇继续细分,不一样的学校出来的高一学生水平又不尽相同。“所以第一节课就会对每个学生进行模块测评,语法有十个模块,作文有六个模块,其中像解题技巧这样的核心模块,每个学生都需要。至于其他模块要不要补,取决于学生的实际水平”。
  正因为针对性极强,“一对一”的SAT培训正在成为主流。
  [考生感悟]
  培训最有用是作文背伽利略事迹没错
  参加SAT前,有多少人会参加考前培训班?在记者近日对本市十几位考过或正在备考SAT的高中生的随机采访中,发现不少学生印象深刻的是作文。
  老师建议学生背名人事迹
  “老师会把考过的真题按照题目类型分类,告诉我们每个类别应该准备什么样的例子,比如有个题目是关于成功和失败的,就要找到一个名人的经历,和这个题目匹配。”沪上某重点中学高二学生小李告诉记者,在培训班中,老师让大家背了十几个名人的例子,“其中伽利略的事迹是万能的,因为他挑战权威,有自己的思想,有人格魅力,很多作文题目都可以套上去……”
  今年上半年,上海高二学生小陈去香港参加过SAT考试,准备年底再战。此前,他参加的培训班也多次有老师建议,尽量多背几个名人事迹。“除了老师建议的,自己也可以上网找,比如给出一个方向,再上网找到和这个方向相符的名人事迹,而这个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需要提前背下来。”老师还提醒小陈,“太出名的人不行,比如牛顿、爱因斯坦,知道的人太多了。但是太冷僻的也不行。同时因为是美国高考,最好找美国的名人”。
  在上一次考试中,小陈遇到的作文题是关于“传播”,他最后没有使用名人的例子,而是写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但是小陈坦言,举自己的例子并不是很有说服力。
  在10月6日SAT考试前的冲刺阶段,本市一家SAT培训机构的老师告诉目标分在2000分以上的同学,要把2009-2012的SAT真题全部梳理一遍,整理错题集,反复研读,作文要按照各种类别整理出“万能例子”。
  美国已着手应对此类模式
  2011年年底,杜克国际教育发布的《2011年中国SAT年度报告》显示,很多学生在SAT作文写作中都出现了过度使用耳熟能详的例子或者抄袭写作模板的情况,“参加过许多国内培训课程的学生都会不约而同地使用一些雷同的SAT备考作文实例,例如以爱迪生、爱因斯坦、伽利略、乔布斯等作为论据,甚至许多学生在备考时下载老师准备好的资料,一字一句地背诵。”
  该报告同时指出,大家往往认为这些例子会给考生的文章增加一定的文采和说服力,但是结果并非如此,“美国大学理事会已开始着手对这样的文章采取应对手段,在今年5月份的SAT考试中,考官将关于真人秀电视节目在社会上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作为写作题目,这使得许多中国学生事先准备的现成例子,都无法作为该题目的论据,所以许多学生那次考试分数大幅跌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20-2021 tigtag.com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