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高中生”如何取舍 高三才准备SAT有点晚

去年临近高考时,北京和四川的一些重点高中都爆出了“高考空巢班”的消息,部分班上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美国高考SAT而放弃了中国高考。
  在广州,高中生考SAT仍然是个别现象,而且大多数选择了“洋高考”的学生一般最后还会参加高考。记者发现,这些两栖高考生在备考时并不是在高考和SAT之间平均用力,而是会有“阶段性的侧重”,一般在高二下学期至高三上学期偏重SAT,在高三下学期偏重高考。
  拿不到奖学金就高考
  冯同学现在已经是中大英语专业的大一新生,此前在佛山上高中时也在高考和SAT之间经历过痛苦的拔河。在高二上学期,看到好朋友考了SAT之后,她才知道原来还可以考美国的高考,便萌生了申请美国大学的想法。
  从高二下学期开始,她备考SAT,每个周末到广州新东方上SAT班。白天要上课,只有晚上能抽出两小时自学SAT,冯同学为了不让老师发现,她会挑僻静的教室上晚自习。SAT备考用书的大开本厚如辞海,为了隐蔽,冯同学将辅导书都拆成了薄薄的本子。
  渐渐地,冯同学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全班50多个人,有十来人有出国读书的想法,其中有一个同学出国读高中了,一个同学转去读预科,而还有四个同学和她一样偷偷复习SAT。偷着复习了几个月,冯同学感到学习和同学有了一点差距,她对于物理奥赛也有点力不从心,放弃了夏令营和冲刺更高的奖项。为了全心备考,开始逃课。
  临近考试,冯同学请了两个星期的“病假”全力备考。最后SAT成绩揭晓了,冯同学考了1890分。中介的意见是,如果SAT不考到2000分以上,基本没有可能申请奖学金。冯同学的热情有所降低。高三上学期,冯同学虽然刷新了SAT成绩,但妈妈已转变了态度,执意让她放弃SAT,准备高考。
  原来,在班主任发现了冯同学备考SAT后,找来她的家长谈话,并让家长签了“高考保证书”,承诺不论冯同学作什么选择最后都一定会参加高考。班主任的出发点是,冯同学是重点班的尖子生,有给学校冲击名校指标的义务。事后,冯同学渐渐了解到班上所有参加SAT的学生都签了“高考保证书”。
  在高三,冯同学把重心转向了高考,落下的成绩迅速补上,并开始赶超,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山大学。而小冯的四个同学又考了SAT两次,继续刷新成绩,最后高考也同样优异。有两个同学也考入了中大,其中一个放弃了中大的录取,去美国留学了;而另一个虽然去美国留学了,但是保留了中大的学籍,想在留学一年后再重新作出选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20-2021 tigtag.com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