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城大vs MIT
不知道这篇文章,能否给这篇文章的楼主lucsh一点启示。香港院校所面对的局限吧。
http://www.google.cn/bbs/showthread.php?s=&threadid=184675
文章来自壹周刊,作者林本利是理大的商业学系助理教授。香港的院校到现在为止为是以「本科教育」为主,提高科研实力只不过是近十年的事,可是97回归到现在,香港的经济一天不如一天,所谓提高「科研实力」,钱在那里來呢?政府不断地削减大学经费,令刚开展的「科研」举步难行。
有志留学的googleS,认清方向,认清院校实力的差异。努力共勉吧!
katkatyy
-------------------------------------
壹角度29/4/2004
理大城大无法媲美麻省理工
最近城大校董会主席胡应湘接受专访时透露,盼望城大和理大在十年内合并。他指出两间大学的课程类似,兼且属应用研究型大学,如果能够集中财力、物力和理念去做,可发展成为媲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流学府。
胡爵士早年留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积极捐款回馈母校,对美国大学的情况理应了如指掌,实在不明白他为何在专访中会说出这番令两大受宠若惊的话。
众所周知,美国一流大学,大多并非「官办」,不会像香港的大学,有八成经费来自政府,要听命于官僚的指挥。要成为一流大学,亦非单靠将资源集中便可做到,更重要的是有明确的办学理念、自由的研究环境和广大的收生来源。
教资会的教育官僚过去认为本地大学不足,故此在九十年代初成立科技大学,并将几间高等院校升格为大学。之后教资会觉得大学研究水平不足,故意将两成多的拨款抽起作为科研经费,根据各院校的研究建议书和科研成果评估去分配。
经过一轮急速扩张后,最近几年教资会又发觉本地大学过多,个别院校耗资太多资源在研究方面,故此建议院校合并和在角色上分工,并且突出少数院校作为政府资助的重点对象。教资会完全没有反省,造成个别院校迷失方向,在科研和教学角色上缺乏分工的局面,显然是政府拨款政策所致。
较早前政府要求中大和科大合并,原因是政府要集中资源去搞好两间国际级一流大学,故此港大、中大和科大三间大学不能并存。今次胡应湘建议理大和城大在十年内合并,目标又是要它们发展成为一流大学,那么到时政府何来足够资源去资助多间一流大学?
事实上,以香港的财力、物力和收生来源,根本无法办一间一流大学。以麻省理工为例,该校现有的一万名学生,当中六成是研究生,只有四成是学士生。麻省理工每年只收一千名学士一年级学生,学生来自超过一百个国家。
麻省理工每年的经常开支超过一百三十亿元,较本地八间高等院校的总经费还要多,这还未计该校拥有四百多亿元的捐赠基金,和每年十多亿的捐款。麻省理工每年的研究经费达八十多亿元,是理大和城大的十倍以上;教授级人马接近六百人,过去共有五十多名诺贝尔奖金得主来自该校,师生比率是一对四,这些优势理大和城大可说望尘莫及。
胡应湘一面说理大和城大合并后,可以媲美麻省理工,但一面说要城大大搞原本要停办的副学士课程,要发展成该校的「王牌」,又说城大太多讲座教授不用教书,言论显然自相矛盾。倘若要理大和城大合并后可媲美麻省理工,政府便要增拨大量资源,让大学增聘大量讲座教授去做研究和招收大量非本地研究生。
故此,政府要两间收生最多的理大和城大探讨合并,最基本的问题是要搞清楚合并的目标。不然,只会令理大和城大步中大和科大后尘,浪费教职员的时间和精神去研究合并,制造不稳定因素,以致影响教学和研究工作。
作者:林本利
来自:香港壹周刊29/4/2004
======================
麻 省 理 工 收 生 以 研 究 生 为 主 , 每 年 经 常 开 支 超 过 一 百 三 十 亿 元 , 当 中 研 究 经 费 共 八 十 多 亿 元 , 聘 用 六 百 名 教 授 , 理 大 和 城 大 又 怎 能 高 攀 呢 ?
[ 本帖最后由 Amerigo 于 2011-10-17 13:4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