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启德学府 作者:姜辉】
初秋的朝阳清冽冽地洒向碧绿的农田,丈量着土地上每一次细枝末节的成长。爽朗的阳光下,每一条叶脉上都闪烁着农民辛勤的光芒,他们脸上绽放的是饱满异常的微笑。微笑地看着清风吹起的一脉脉绿色的浪花,微笑地等着沉甸甸的收成。我常和自己的学生说,要像农民一样经营自己的学业。一份耕耘才能一份收获。当我们的先民开始刀耕火种开拓农业文明之时,他们就坚信每一次的日出而作都可以换来日落而息的安稳;每一个春日的辛勤播种都可以换来秋日的粮仓丰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哲理也随着农业的强劲势力铺开到社会的每一个领域。虽然数千年来社会风云沉浮、社会形态逐层更替,但是这个真理却始终坚挺地屹立于华夏大地之上并最终沉淀为民族气质——我们歌颂勤劳和勇敢,我们鼓励诚实和努力。
经常有学生问我怎么学习才能成功,我说过很多方法,但哪种都逃不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在其他领域可能会出现些许的异化但是在学习上是不会有半点儿的走样,很简单,对于知识而言只有掌握与未掌握两种状态而已。在教育过程中,它就像规和矩一样不但对追求成功的学生提出了要求同时也是老师所需奉行的圭臬。于学生者,必须将自己化身为勤劳的农民,像他们经营自己的庄稼一样悉心地照顾自己的学业,走稳每一步。知识的累积如同植物的生长,每一次的抽枝长叶都是对上一次的总结和突破,也是为下一次的积累和沉淀。环环相扣的知识链才能保障植物的茁壮成长,这个过程容不得半点的虚假与花哨。就拿英语学习来说,单词、词组、语法和文章这是每一个学习者都必须穿越的路线。老老实实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只有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于老师者,必须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涉及的知识点充分地传授给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予以不同程度和方式的辅导,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每一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是充沛而踏实的。
但是笔者发现近几年这个“耕耘与收获”的对价公式在学习领域一次次地被挑战。很多学生经常have a dream——单词和词组那么多怎么背啊,要是学英语不背单词该多好啊!语法那么难那么琐碎,要是不用掌握也能学好英语该多好啊!文章那么难要是有不用读懂也能做对该多好啊!于是乎,他们不约而同地集合在一种技巧至上、猜题为王的学习模式下,他们希望绕过“耕耘”的征程直接到达“收获”的彼岸。走捷径、抄近路的学习心态在每个年代都存在,但在这个年代最为猛烈。在传统社会中,揠苗助长的学习模式是被抑制与讥讽的,如今我们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这种转变呈现出的巨大的能力冲击着所有的既存秩序和社会价值。人们开始质疑、责难传统的偶像,甚至以反对他们为标新立异的旗帜,因此有人在号召大家让我们那个伟大的鲁迅“滚出学生课本”,让我们那个平凡但温馨时代的父亲携着他的背影以违反交通规则为由远离祖国花朵的视线......我们明白这个时代是新锐的,但是也必须得看到它是浮躁的。
新锐的时代不再要求个体必须服从于整体的思维模式,每一个个体都被赋予独立思考与形成价值的空间。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被压抑千年的揠苗助长式的学习模式被唤醒了,被欢迎了,它迎合这个时代的口味。人们不再甘心于日积月累式的学习路径,他们希望将原本以年计算的学习成本蜕变成以小时为单位的计算模式。很显然,这种学习方式是与“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相违背的。之所以称其为真理就是因为它在每种社会形态中都适用,这个时代也不例外,没有付出的成功只能是未被戳穿的谎言。没有量的积累何来质的飞跃? 正是这种需求催生了国内英语教育市场的乱象。某些机构以技巧为招牌疯狂地吸纳学员,不考虑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一锅乱炖,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专注于学生的技巧。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这些机构赚得盆满钵满,学生玩玩耍耍、说说笑笑,该会的还是会该不会的还是不会。这些机构似乎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你不是中国移动的缴费机,你是一个顶着教育名号的培养者,除了钱还应该在乎些别的~~以留学教育为例,一些机构以技巧为武器,填鸭无数学子。短期内技术上提高了,但缺乏相应的能力致使很多人到了国外无法生存,也就是到了国外,但没能生活在国外。原因在哪里?很简单,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不是供你选择ABCD的试题,你学会的技巧在现实的语言环境中没有用武之地,你所学到的语言模式和真实的国外环境衔接不上,所以你觉得那里好陌生,所以你不敢和别人交流,所以你越来越孤独,所以你没有混明白地回国了。
当然,笔者不是反对技巧,技巧作为对知识的技术性和规律性总结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要点和难点,增强学生的能力,这样的技巧是笔者提倡且奉行的。但技巧的使用是有着严格的适用前提的,那就是学生的知识能力达到了一定的要求。能力和技巧就是本与末的关系,必须保障“本”的正统地位,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能力,在此基础上“末”的存在才是有价值的,才是可以运用的。为什么笔者会如此强调能力与技巧的本末关系呢?很简单,所谓能力,就是你对一门知识的掌控力量,这种力量最好的运用境界就是融会贯通,你已经把它内化为自己思维的组成部分。这样不管是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能情不自禁地想到它,运用它,才能游刃有余地运用它。同样不管在你放下知识多久以后只要需要随时都可以将其激活,很快地拾起旧知识吸收新知识。相反,技巧却没有这样的功能,因为一旦试题或者知识点发生变化,那么技巧将毫无意义。正如那些教育大师所说,我们培养的是大师而不是木匠。能力是“锦”,技巧是“花”,有“锦”之后的“花”我们赞其为“锦上添花”;无“锦”的“花”只能是水中花而已。
踏实点儿,诚实点儿,像农民点儿,你的学习就会进步点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