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110出租$185的单间,非促销!

回帖奖励 400 金币      回复本帖可获得 20 金币奖励! 每人限 10 次(中奖概率 10%)
11
 楼主|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巴基斯坦不停的政变(1)

但凡对巴基斯坦略有了解的便知,这个南亚国家自建国起,就长期处于贫穷和动荡当中。经济上,巴基斯坦工业水平低下,农业和旧式服务业占据国家GDP的7成之多,缺乏现代文明气息;政治上,民主派文官与专制派军人冲突不断,多次爆发政变。再加上与印度的长期对抗,以及阿富汗塔利班势力的骚扰,这种种因素,导致这个南亚第二大国,竟成为区域内最为混乱的国家。

  为什么巴基斯坦会搞成这个样子?我们首先从水说起。
  水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资源。丰富的淡水资源,更是发展工农业的基本条件。

  当然,巴基斯坦是有水的。发源于喀喇昆仑山脉的印度河,为这片土地提供了宝贵的淡水资源,并孕育出灿烂辉煌的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年径流达2070亿立方米,虽然和长江这种土豪级大河不能比(年径流量9513亿立方米),但水量其实也不少了——作为比较,孕育出中华文明的黄河,年径流量才区区661亿立方米,仅为印度河的三分之一。

  只是,虽然地表水量丰富,但巴基斯坦的气候条件却比较糟糕。巴基斯坦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全境干旱少雨,作为核心本部的印度河流域,年均降水量也不过300毫米,至于俾路支高原和塔尔沙漠等边缘地区,更是只有100来毫米——同样以中国为比较,陕北这种出了名的干旱地区,年均降雨量都在400-600毫米之间。

  降雨量的不足,给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困难。在农耕时代,由于人口相对稀少,农业的用水量也比较有限,所以即便气候干燥,但仅凭印度河的河水,也足够当地人使用了。

  但当人类进入工业时代,情况就变的棘手。一方面,工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的用水量,要远远大于传统农业;另一方面,伴随着文明进步,人口数量急剧增长,而伊斯兰教鼓励生育的传统,更使巴基斯坦的人口直线上升——到现在,这个总面积不过79万平方公里,且其中大半为山地、高原和荒漠的国家,总人口竟达到了2亿之多!

  用水需求的变化,使印度河已经无法满足巴基斯坦的需要。而石油矿产资源的匮乏,又决定了巴基斯坦不可能像海湾那样,通过出卖资源赚取财富。如此一来,巴基斯坦的发展之路,就先天性的堵死了一半。

  而恶劣的周边环境,更加重了巴基斯坦的困境。印度自不必说,这是世代仇敌;而伊朗和阿富汗,也都让巴基斯坦头痛不已——伊朗和巴基斯坦一直就俾路支高原的领土划分存在分歧;而阿富汗,塔利班势力在垮台后一直盘踞在巴国境内,对国家统一构成威胁。这种种矛盾,极大的消耗巴基斯坦的国力。

  巴基斯坦本就先天不足,再跟恶邻们纠缠不清,国家经济自然长期低迷。而这种经济和安全的双重困境凑到一起,又对巴基斯坦的政治造成巨大冲击。

  在建国之初,深受英国影响的巴基斯坦,顺理成章的采用了西式民主政体。政府首脑由民主选举产生,行政上则是由文官政府主导。但随着印巴矛盾持续升级,这种体制显露出巨大的弊端。

  印巴战争和长期对峙,对两国的国力都是巨大消耗。但是印度毕竟是个大国,家大业大;而巴基斯坦的承受能力就要差的多了。

  为了供应军事消耗,巴基斯坦政府必须从内部搜集大量财富,而由于国家底子有限,要维持军事上的平衡,巴基斯坦的索取力度,必然比印度要高的多,这种过分的搜刮,必然引发民众的不满。

  如此一来,文官政府便麻烦了:一方面,他们必须要维护国家利益——所以必须在军事上投入大量资源;而另一方面,文官政府是由民选产生,大肆搜刮必然会引发民怨,最终会使自己被选民抛弃。
  这是民主体制的双重困境,而且,在印巴对抗的大背景下基本无解。在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的出路就只剩下一条——抛弃民选文官体制,实行军人专制。

  军人专制的好处很明显:首先,专制政府并非民选产生,不用太顾忌民众的反对,从而保证国家财富最大程度的用于军事;其次,有武力做后台,专制政府能更加有效的压制民众的不满。

  于是,在1958年,军人便推翻了民选文官体制,实行军政府统治。

  正常情况下,故事到这里就已经完了,专制将成为巴基斯坦的固定政治体制。可接下来的几十年,军人专制和文官民主两大政治势力却你争我夺,交替上台,愣是把个巴基斯坦搅的天翻地覆。

  这又是为什么?

  这又回到了经济层面。印巴对峙的持续,使军政府必须维持对国民的过度搜刮,这必然导致民众对军政府的积怨日益加深。而必须讨好选民的西式民主,以及依附其上的民主政客,越来越得到巴基斯坦民众的欢迎。

  军事专制虽然强势,但也是有限度的。当民众的反对达到顶峰时,军政府便再也无法镇压,这时候军人只能下台,民选文官们便卷土重来。

  只不过,民主政府虽能维护民众利益,但却对付不了印度。当军事投入减少到使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地步时,民主政府的日子也就到头了,军事政变发生,军人专制东山再起。

  一个合格的政府,应该同时保证国家安全和人民财富。但印巴冲突的存在和巴基斯坦的有限国力,决定了巴基斯坦只能二中选一。正是因为这种无法兼顾,使巴基斯坦陷入文官民主和军事专制的恶性循环。

  那么,巴基斯坦的困境,又该如何解决呢?
12
 楼主|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巴基斯坦不停的政变(2)

最直接的方式是印巴和解,这样巴基斯坦就不必再承担沉重的消耗。但这是几乎不可能。因为印巴之间的矛盾是结构性的。印度的体量和地缘位置,决定了它天然具备成为大国(至少是区域大国)的野心;而巴基斯坦则是阻扰印度实现这一梦想的最大区域内势力。不把巴基斯坦制服,印度是不可能收手的。

  即便印巴一时和解,那也不过是印度权益之计,其目的,是为印度发展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由于水资源有限,巴基斯坦工业化的潜力不如印度。所以一旦印度将自身地缘实力充分发挥,他与巴基斯坦的实力差距将比今日更加悬殊。而且那时的印度,抵御区外势力干涉的能力也会更强,基于这两方面因素,工业化后的印度,对巴基斯坦的压力将远胜于今。

  地缘实力的限制,导致巴基斯坦仅凭自身之力,几乎不可能摆脱印度的压制。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巴基斯坦要维护国家安全,必须严重依靠中国支持。

  只是,中国虽然远强于印度,但毕竟远在东亚,由于世界屋脊的阻隔,中国虽然能够支持巴基斯坦,但也是有限度的。何况,青藏高原的存在,使中国即便没有巴基斯坦,照样能够压制印度——无非多费些力气罢了。

  地缘价值的不同,使巴基斯坦不可能像朝鲜那样,获得中国的全方位庇护。这也就要求,巴基斯坦的国力,至少不能被印度甩的太远——性价比的原因,决定了如果巴基斯坦实在烂泥扶不上墙,中国也不可能为了它,把自家老本都砸进去。

  只是,我们已经说了,工业文明条件下,巴基斯坦的潜力不如印度,这样一来,这个国家岂不是注定没有未来?

  如果仅以巴基斯坦自身地缘实力而言,这个结论是成立的。但如果从整体地缘格局的角度分析,在当前人类文明水平下,巴国却有超越自身实力限制的机会——而这个契机,正是中国当下火热的一路一带战略。

  对中国而言,一路一带战略,事关国家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开发、以及新疆等边缘地带的稳定。所以,中国必将为此投入血本,而巴基斯坦若能搭上这趟顺风车,必将受益良多。

  而巴基斯坦正好有搭车的资本。

  首先是辐射阿拉伯海的地理位置,使巴基斯坦能够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间站。在取得巴基斯坦的基地后,中国在印度洋板块的影响力将大为稳固。

  但如果仅就于此,还不足以改变巴基斯坦的面貌。毕竟几个港口的价值是有限的,巴基斯坦也不是什么贸易枢纽,自身也没什么资源值得输入中国。仅靠这点子好处,不足以改变巴国贫弱的现实。
 
  可要是中巴铁路能够建成,那局面就大不一样了。

  对中国而言,新疆问题是影响内部稳定的最大隐患。尤其是南疆,是中国最为落后,离心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要根除南疆的分裂主义倾向,必须发展经济、加强现代文明对其之影响。

  但在实际操作中,这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南疆本就地处偏远,加上青藏高原和天山、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包围,使其地缘环境极端封闭,中国核心区的地缘影响力,很难直接投送到这一地区。即便是对新疆发展至关重要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受影响的也主要是北疆。

  而如果中巴高铁建成,其对中国的价值将极其重大;它将一路一带关联起来,使新疆成为两大经济线在中国的第一个交汇之处,这种枢纽地位的形成,不仅有利于中国的整体发展,更意味着新疆发展现代经济的条件将得到大幅改善;而且与阿拉伯海的铁路联通,使南疆成为中国西部与印度洋之间最便捷通道。地缘格局的改变,使南疆在现代经济版图中的价值大幅提升。这种改变,不仅有利于南疆发展经济,更有利于其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

  而对巴基斯坦而言,如果中巴高铁建成,意味着自己也成为一路一带的连接渠道,能够直接感受到中国经济的辐射;同时,出于稳定南疆的考虑,中国在这条路线上还会额外投入大量的政治资本,使巴基斯坦得到超出渠道本身价值的好处(比如巴基斯坦或许不用出什么钱,中国自家掏钱就把铁路给修了)。在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也就超越了自身的地缘实力限制,有了全新的拉动模式。

  而经济的发展,会改变巴国贫困落后的状态,大幅降低巴基斯坦民众的不满;同时,中巴铁路的建成,也会大幅拉近两国之间的地缘关系,进而强化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支持。而中国挺巴能力的加强,又可以在相当程度抵消印度对巴基斯坦的压力,巴国在军事的投入也就可以相应降低。

  国家变的有钱了,军事上的投入又小了,这一消一涨,国家利益和民众利益的尖锐矛盾,便会逐渐消解。而反映在政治上,专制军人与民选文官的立场冲突自然也会消融。巴国的政治经济乱局,也就有了彻底终结的可能。

  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这条事关巴基斯坦前途命运的中巴铁路,技术上究竟可行不可行?

  这个别问咱,云石君还真不知道。只能说,希望巴基斯坦好运!
13
 楼主| | 只看该作者
俄罗斯四处占人领土,为什么唯独不吞并蒙古
众所周知,俄罗斯对领土有着超乎想象的渴求。无论是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帝国,还是后来继承其业的苏联,都不遗余力的大肆扩张,极尽征服之能事。
当然,这种强势的掠取,也给俄罗斯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经过几百年的努力,俄罗斯从局限于莫斯科一隅的小小公国,一跃成为横跨欧亚的世界级大国。到二战结束时,苏联的国土面积已达到令人恐怖的2200万平方公里之多,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领土大国。
但是,一片巧取豪夺之下,苏联却独独放过了蒙古。如果说在二十世纪早期,沙俄和苏联实力尚未十分强大,对蒙古暂不图之倒也情有可原。可到二战胜利时,苏联已成长成为超级大国,对蒙古却依然没有吞并的意图。
是俄罗斯转性了么?这当然不可能。正是持之以恒的扩张,才让俄罗斯有后来的辉煌;当时的苏联正处鼎盛,岂有立地成佛之理!
是蒙古不重要吗?也不是。且不说蒙古地底下的丰富矿藏,单就地缘格局而言,蒙古位于东北亚大陆的中心地带,本身又是高原。以此为基,可以居高临下,对整个东亚大陆北部形成地缘压制。古典时期的游牧民族,就是凭借这种地缘优势四处出击,让贵为农耕时代世界最强文明的华夏文明苦不堪言。放之于20世纪,占据蒙古高原的苏联,更是可以同时威慑东亚大陆的的华北、东北、西北、新疆四大次级地缘板块,进而对整个北中国形成战略压制。
那么,是有什么外部阻力吗?那就更不是了。蒙古本身的实力微不足道,至于中国,整个20世纪上半页都处于混战状态,下半页虽已统一,但也长期贫弱,如果苏联执意吞蒙,中国根本无力阻拦。
可就是这种情况下,苏联依然没有吞并蒙古,只是将他彻底控制,变为自己的附庸便已满足。
当然,作为附庸的蒙古,照样逃不脱苏联摆布,但从政治的角度来说,无论蒙古再怎么听话,也不如直接吞并来的实在。苏联既然具备了这个条件,却不行吞并之举,这就有些奇怪了。
为什么苏联不吞并蒙古?在云石君看来,苏联之所以如此,是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是地缘关系的疏离。由于俄罗斯的本部核心区远在东欧,蒙古却位于东亚大陆北部。距离上的遥远,加上沿途地理环境的恶劣,增加了苏联对这一地区的掌控难度。
当然,如果仅就于此,倒也不能完全阻碍苏联的征服。毕竟苏联远东滨海地区,(云石微信号:yunshi911)尤其乌苏里江以东、库页岛、以及勘察加半岛,在与东欧核心区的距离都比蒙古要远,沿途地理环境也更加恶劣,但他们依然被苏联纳入版图。
只是,与远东不同,苏联要吞并蒙古,除了距离遥远之外,还存在地缘格局的限制。
作为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国,苏联的版图格局是典型的东西走向。因此 ,东欧核心区对北亚的地缘影响力,也是横向拓展,整个国土呈现出一个近似长方形的状态。
地缘格局的规整,意味着本部核心区辐射力能以相对便捷的方式,辐射到国家的各个区域。苏联的本部远在欧洲,对北亚的辐射能力本就十分有限,因此,哪怕一般意义上并不太严重的阻碍,放到北亚这个特殊的区域,都会对苏联的控制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而蒙古正是这样一个死角。蒙古高原位于东北亚大陆的腹心地区,东、南、西三面都被中国环绕,仅有北面与苏联的西伯利亚毗邻,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蒙古并入苏联,他将成为苏联版图上一个凸出的半岛。
如果苏联的本部核心区位于领土中部,那到也罢了。因为这种格局下,本部地缘影响力的辐射方式是发散的,蒙古是不是半岛,都不影响本部对他的辐射。但苏联的本部位于领土西端,对全国,尤其是亚洲地区的辐射是呈东西走向,蒙古由于向南凸出,远离西伯利亚铁路这一俄罗斯地缘主轴,这决定了它承接苏联地缘影响力的能力要大打折扣。
如果苏联与蒙古毗邻的西伯利亚地缘实力尚可,那苏联也可以此为根基,直接对蒙古施加影响。但西伯利亚本身就是开发程度极低的地区,根本无法形成规模化的发达文明,辐射蒙古更是无从谈起。
当然,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占领中国的新疆和东北,这样一来,苏联将整体向南拓展,蒙古的凸出部格局将被填平,苏联可以从东、西两个方向,紧密与蒙古的地缘关系。
沙俄和苏联也确实打过这个算盘,不过并未成功。随着中国的统一,这一构想连理论上的可能性都没有了。
在地缘影响力不够的情况下,苏联如果强吞蒙古,必然会面临消化不良的问题:
由于蒙古高原本身不具备工业化的基本条件,地下的资源对苏联这种资源土豪来说也并不重要,这就决定了,在与中国对立的情况下,蒙古根本不存在进入现代文明的空间,不存在脱贫致富的可能。
在蒙古作为主权国家存在的情况下,这无关紧要。你们穷是你们自己的事,怪不到我苏联头上。
但如果将蒙古纳入版图,那就比较麻烦了。一旦成为自家领土,苏联就必须承担提升蒙古文明发展水平的义务,而反过来,作为苏联国民,蒙古人也有理由要求苏联政府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至少,蒙古不能比苏联其他版块差的太远,否则蒙古人必然会心理失衡,进而认为俄罗斯族对自己实行民族压迫,长此以往,骚乱必起。
但我们之前说了,蒙古在地缘格局上的限制,以及自身地缘实力的不足,导致苏联很难对他进行开发。所以,除非苏联愿意直接撒钱,否则无法通过正常的经济手段满足蒙古人的要求。
当然,苏联也可以通过移民的方式,将蒙古高原变成俄罗斯族的地盘。但这麻烦会更大。因为蒙古高原的地缘条件无法改变,所以即便俄罗斯族进去,依然会迅速贫穷。而且这种由富致贫的巨大落差,会使这些移民的怨气比土生土长的蒙古人更大。
后来中亚五国的独立,也间接证明苏联吞并蒙古的不可行。相对于蒙古,中亚五国与俄罗斯东欧核心区的地缘关系更为紧密。可苏联强盛时,尚可以对其控制。一旦苏联瓦解,作为继承者的俄罗斯实力大衰,实在背不起这个巨大包袱,最后也只能主动吐出了事。
中亚尚且如此,蒙古更不必说。
反正苏联也没指望借蒙古高原充实自己的国力,他稀罕的只是蒙古的特殊战略位置而已。既然强吞后患无穷,那不如允许蒙古作为自己附庸存在,这既满足了自身需要,又免去了对蒙古人的义务,避免了隐患产生。这才是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合理选择。

而中国的存在,也同样遏制了苏联的欲望。鉴于蒙古高原对北中国的强大威胁,一旦苏联吞并蒙古,那将彻底激化与中国的地缘结构矛盾。届时不管中国是谁当权,都将与苏联对抗到底。
虽然中国的现实国力孱弱至极,但作为东亚大陆的拥有者,中国天然具备不亚于俄罗斯的地缘实力。一旦中国将地缘实力变现——哪怕只变现一部分,都能对苏联的北亚板块构成重大威胁。
毕竟苏联的主要对手是美国。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实在没必要为了吞并一个会消化不良的蒙古,把自己和一个潜在的世界大国推到你死我活的位置上——将蒙古变为附庸,中国还有通过温和手段改变地缘政治格局的可能。可要是一旦吞并,那中国只有跟苏联耗到底了。
所以,即便是在中苏交恶的六七十年代,苏联也只是陈兵中蒙边境,威胁中国而已。
而苏联这种选择也是正确的。如果他真的吞并了蒙古,那中国别无选择,只能和美国深度合作,这会进一步加大苏联的压力。这样的话,等到90年代苏联解体时,他的下场会更加悲惨。
综上所述,无论是出于内部的稳定,还是避免周边形势的恶化,苏联都没有吞并蒙古的理由。
当然,随着冷战结束,苏联瓦解,继承者俄罗斯实力大衰,再也没有彻底控制蒙古的能力。中蒙关系也有了改善的空间.
按理说,这时候的蒙古应该趁机平衡中俄,进而左右逢源、两头通吃——这是身处夹缝中的小国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通常做法。
可是,中蒙关系虽然有所改善,但蒙古依旧对中国戒备重重。政治上,蒙古也依旧坚定的站在俄罗斯一边。
14
 楼主| | 只看该作者
滇缅边境军演

自打去年底以来,缅军在缅北边缘地带重点战火,并引来少数民族边缘武装的反击。战事持续蔓延至今,对中缅战略通道构成严重威胁。
   缅甸军政府之所以挑起战火,并不惮于将战火扩大,甚至严重影响中国利益也在所不惜,其根本原因,是认为随着战略通道建成,中国成为唯一能掌控缅甸的外部势力。
   届时,无论是军政府、边缘势力,还是昂山素季的民主派,想要继续存在,都必须经过中国认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没必要继续强行支持一个不太得人心的军政府。而没了中国的支持,军政府很有可能会从政治舞台消失。(详见上一节)
   军政府现阶段统治的维持,离不开中国政府的支持。但这样持续下去,将来又有被抛弃的危险。为了避免这种结局,缅甸军政府想到了一个办法——趁着中缅战略通道还没建成,赶紧消灭边缘势力,实现国家统一。
   就缅甸军政府而言,这绝对是一个经典的政治构画!
   首先,因为中缅战略通道,军政府从中国手中得到了大量的回报,实力有所增长,可以支持军事行动。
   其次,只要目标达成,实现国家统一,那不仅边缘势力不复存在,这份巨大的政治资本,会大幅提高军政府的统治合法性,进而压倒昂山素季的民主派。
   最后,内乱结束后,军费开支大降,人民负担也自然减轻,再加上中国源源不断的援助以及两国的深入合作,缅甸的经济发展顿时可期,这样军政府的统治基础也就稳如泰山。
   而对中国而言,只要军政府继续合作,他也不可能去另起炉灶——将来被中国抛弃的可能性也不复存在!
当然,这种做法也有一个隐患:武力戡乱,必然会对中缅战略通道建设造成影响——这肯定会招致中国的不满。

   不过,中国的不满并不一定致命。毕竟军政府是中国的主要合作伙伴,中国要想达成自己的目标,离不开它的合作。所以中国是有一定容忍空间的。
   而且为了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容忍度,军政府还有个邪招——放出被长期软禁的昂山素季。
   军政府释放昂山素季的,一方面是为了缓和国内压力,而另一方面,也迫使中国不得不加大对军政府的依赖——否则被政治倾向亲美的昂山素季上台,中国的缅甸布局将受到极大威胁。
   在判定中国态度后,缅甸军政府便可以在支持中缅战略通道建设的同时,武装攻击边缘势力,争取实现国家统一。
   军政府的计算堪称绝妙!中国政府虽然不满,但也确实拿缅甸军政府没什么办法。所以近几年,缅甸军政府屡次挑起战火,中国虽然严重关切,但也并未强硬干涉。
   但中国的容忍,前提是中缅战略通道建设能够大致正常进行。说直白点,就是实在要打也行,但必须速战速决,而且打完后要迅速稳定局势。
  
15
 楼主| | 只看该作者
滇缅边境军演(2)

比如2009年“8.8事件”,缅军闪电战强攻果敢,迅速击败彭家声,并在短时间内实现有效掌控,并未导致战事扩大。对此,中国便采取默认——尽管果敢与中国颇有渊源。
   但这一次,战事却持续发酵。2014年,缅军攻打克钦军,引爆这一轮冲突,继而彭家声借克钦之力反攻果敢,缅军应对不利,战事陷入胶着。
   说到底,还是缅军实力不够的缘故。缅北属于缅甸的边缘板块,地缘结构十分复杂,民众也多不认同缅甸中央政府,所以存在天然的分裂倾向。缅甸当初占领果敢,便是强行为之,亏得果敢弱小,缅军又出其不意,才侥幸成功。
   可缅军在自身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又不断攻击实力较强的克钦。这种自不量力引发大乱,严重影响到中国利益。
   尤为可恶的是,缅军明知中国不允许缅北大乱,却在明知战事短期内不可能终结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用兵——这种做法,已经挑战了中国的底线。
   中国之所以容忍军政府,说到底还是因为中缅战略通道建设。可要是缅北全面开打,那中国的计划将遥遥无期。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虽不便直接干涉缅甸内政,但也通过各种方式屡屡发出警告,要求缅军收手和谈。(比如在南伞遭炮击后,中方要求缅军避免将炮弹再打入中国境内,其内在涵义便是要求缅军停火——鉴于战事多发生在中缅边境线附近,炮弹打入中国其实不可避免。要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停战。)
   但军政府却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强打到底。
   军政府之所以如此,应也有其苦衷。毕竟从宏观角度出发,留给军政府的战略时间已不多了;而就其内部而言,一旦停战,必须要让渡部分利益给边缘武装,这意味着战争的失败,再加上此次严重激怒中国,传导到政治上,必然会在削弱军政府统治的同时,引发其内部权力重新洗牌。
   只是,中国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中国之所以支持军政府,是因为他能为中缅战略通道保驾护航。如果他起不到这个作用,甚至对此构成实质性阻碍,那中国也只有将它抛弃。
   所以,这次中国在边境举行军演,便是希望通过军事力量,对军政府提出最后的警告。
   在中国的压力下,军政府内部必然发生分裂,有可能强硬派会被边缘化,这样一来,这场战事也就到了尾声。
   
16
 楼主| | 只看该作者
滇缅边境军演(3)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军政府上下一心,坚持打到底。既然如此,中国政府有可能通过外部方式来增加压力:
   比如昂山素季——获释后,这位民主女神曾请求访华,但被中国婉拒。但如果军政府执迷不悟,不排除中国会与其接触。

   虽然昂山素季的民主派一直以亲美面目示人,但地缘关系决定了,在缅甸这片土地上,中国的影响力,比美国要大的多——否则不得人心的军政府也撑不到今天。
   所以,只要昂山素季还有政治家的理性,不至于被西方意识形态彻底洗脑,那她也不可能无视中国在缅甸的利益。
   对中国而言,虽然与昂山素季合作会额外耗费许多成本,也会增出好些变数,但在军政府已经彻底不可救药的情况下,她也并非不可合作——何况除了地缘关系,中国还可以通过扶持边缘势力,来对她形成制约。
   不过,这种极端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实在不大。即便军演后军政府仍执迷不悟,但当中国陈兵边境,又与昂山素季展开接触后,他们的立场软化,应该是大概率事件——而这也是对双方最好的结果。
   至于时局究竟会如何演化,云石君也不敢妄下定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跟踪缅甸局势,再做相应分析。
17
 楼主| | 只看该作者
韩国人为什么自大(1)

韩国人的自大情节可以说是臭名昭著了。篡改历史、觊觎长白山主权、乃至宣称各种发明源自韩国等等做法,让中国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并为其取了一个“宇宙第一大国”的雅号;对日本的种种极端态度,更让日本人深恶痛绝;甚至韩国的这种臭德行还惹恼了万里之外的欧洲人——02年韩日世界杯上,韩国人以贿赂裁判的方式,连胜欧洲列强,引得西方舆论一片哗然,直接导致欧洲人对韩国印象大坏,流毒至今未散。
按理说,韩国不应该有这种偏执心理才对。作为国家,韩国实在不是一个很强大的存在——国土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5000万出头,放在东亚,绝对是个小国体量;经济水平虽则不错,但也不过1万亿美元出头,撑死不过中等强国水平,与中美日全不能比;即便是最为出色的人均GDP,也不过就是发达国家的中游水平,比他强的大有人在。而说到地缘格局,韩国更是糟糕至极:不仅北方有个视若仇敌的同种兄弟朝鲜,周围更是被中美日俄这全球顶尖的四大势力包围——最倒霉的是,朝鲜半岛还是这四大势力地缘博弈的中心!
力不如人,又被四周虎狼觊觎,这种国家的国民别说没有自大的本钱,连想保证自身安全,都得要看列强脸色。可现实中的韩国人,却不但不捧着卵子过河,还表现出与自身实力完全不符的骄狂,甚至引得全世界反感也毫不在乎。这不得不让人疑惑——韩国人这是咋了?
其实回顾历史,古典时期的朝鲜民族,并不以偏执轻狂闻名;相反,李朝时代时,朝鲜民族一向以温顺谦和著称。直到二战结束,韩国独立建国,其民族性格才一夜之间彻底逆转,显露出极端狂妄自大的特征。而之所以如此,我们可以从地缘关系的历史演化中来做分析。
元代以后,随着中国朝廷对辽东的经营开发日趋深入,朝鲜半岛与东亚大陆的陆上联系日趋紧密。朝鲜也不可避免的感受到中国的影响和威胁。
此时的东方世界,中国是独一无二的主宰。无论是体量还是质量,拥有东亚大陆的中国,均远在偏居朝鲜半岛的李朝之上。在与中国地缘关系加强的大背景下,朝鲜无论是出于保全国家的目的,抑或接受先进文明辐射的需要,都只能臣服于中国。同时,朝鲜的这种臣服,也使他获得了中国的保护。而中国令人恐怖的实力,使得它可以轻而易举的帮助朝鲜抵御日本势力的侵扰。
朝鲜对中国的长时期臣服,反应到民族性方面,便是呈现出温顺谦和的性格,而中国对他的强有力保护,又使它没有形成强硬民族性格的必要。朝鲜民族的软弱,也就顺理成章了。
只不过,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一切发生了变化——东方世界不再是独立的封闭体,原先的王者中国走向衰落,新兴的日本和外来的西方列强,纷纷在此扩展势力。朝鲜面对的国际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
由于中国已无力再保护朝鲜,而朝鲜自身又软弱可欺——很快,朝鲜便几无反抗的沦为日本殖民地。
二战后,日本战败,韩国独立。但此时朝鲜半岛地缘形势更加复杂,成为中俄美日地缘博弈的核心战场。
由于各国博弈的出发点,都是维护本国利益。韩国身处其中,很容易遭受池鱼之殃。为避免成为牺牲品,韩国必须加强自身的实力。
虽说地缘实力的限制,决定了韩国不可能改变自身的弱势地位。但如果国家实力足够强大,那么在这场他国对弈的棋局中,韩国至少能够成为一颗重量级棋子。
18
 楼主| | 只看该作者
韩国人为什么自大(2)

只要韩国这颗棋子对胜负至关重要,那么无论是中俄还是美日,在博弈的过程中,都必须充分考虑韩国的利益,这样一来,韩国就可以利用自己可以决定胜负的关键地位,在东西两方势力中左右逢源:
首先,强大的韩国,有能力阻止冲突在不利于自身的情况下爆发——如果哪一方严重侵犯韩国利益,必将会被韩国背弃,进而导致整个博弈态势向不利于自身的方向演进。
其次,即便冲突不可避免,一个强大的韩国,至少也有足够的力量捍卫自身利益,不至于因为盟友的实力不济而导致自身受难——像清朝被日本击败后,朝鲜轻而易举被日本征服的局面,会因韩国的自身强大得到改观。
最后,一个强大的韩国,还可以保证对半岛统一的主导权——美日自不必说,即便是中国,要想在驱美制日的过程中得到韩国的配合,便不能拒绝韩国主导统一的要求。而反观朝鲜,因其自身实力孱弱,根本没有决定自身命运的能力。为了能争取到韩国这个重量级棋子的支持,中国完全可以在完成其历史使命后后将其抛弃。
综上所述,韩国要想在大国的夹缝中维护自身利益,其最重要就是确保自身的强大。这种强大不仅表现在其综合国力方面,同样也表现在其凝聚力上头——一个国民深受爱国主义影响的国家,其捍卫国家利益的能量会因此加倍。
而韩国的经济发展,同样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韩国地域狭小、国内山地众多平原稀少,矿产资源十分匮乏,所处的东北亚边缘地带又远离任何一条世界贸易主航线。如果仅以地缘实力为标准的话,韩国不具备任何发展经济的客观资本。
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没有国家的强大昌盛。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韩国要想发展经济,只能靠后天因素弥补——直观点说,就是靠韩国国民的加倍努力工作。
所以我们看到,韩国人的劳动强度,在世界可谓首屈一指——不是韩国人天生命贱,实在是手头没有其他的本钱。
但长期超负荷工作,毕竟是违反人的本性的。尽管韩国可以利用拜金主义来驱使国民人为财死。但拜金主义毕竟是有局限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了金钱而无止境的工作——事实上绝大部分人都不愿意。
而且拜金主义还有严重的副作用,会引发社会道德体系的崩溃,进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因此,韩国在打造驱使国民高强度工作的社会氛围时,必须采用一个正能量的文化体系——而选择只有一个,就是爱国主义。
将国民的努力工作与爱国主义挂钩,不仅可以激发国民的劳动欲望,还可以避免利己思潮的泛滥,使国民创造出的财富更多的转化为现实国力,实在是有利无弊。
政治上,用爱国主义增强凝聚力;经济上,用爱国主义增加物质积累。爱国主义对韩国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可问题来了,如何才能培养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情怀本身是一种感性思维的体现。要在国民中推广爱国主义,那除了利益上的理性教育外,更要让国民在感情上觉得这个国家辉煌而有前途——直白的说,就是要让韩国人觉得,爱国是件光荣的事儿。
对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来说,这不是问题。仅仅是历史上的灿烂辉煌,就足以让后人对这个国家充满感情。
对美国这样的当世霸主而言,这同样十分简单——现实中实打实的江湖老大地位,决定了他不用太担心国人的背弃。
可轮到韩国,就麻烦了。朝鲜民族在历史上毫无出彩之处,反而尽是臣服和被征服;在现实中,韩国更是在大国的夹缝中艰难求存,再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当棋子的命——换句话说,如果实事求是,那么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韩国的境遇都只会让国民感到泄气和绝望,想激发爱国情怀几乎不可能。
既然尊重事实只会起到反效果,那韩国就只能通过弄虚作假,来证明国家的了不起了。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韩国的种种奇葩行为——通过篡改和编造,将中国的领土和古代文明成果窃为己有,借以证明自己有无比光荣的历史;通过与日本、乃至中国在领土问题上的强势对抗,显示自己有不亚于世界大国的现实国力;通过文化的输出,以此证明韩国乃亚洲文明的核心;甚至在足球这个体育运动上,通过贿赂裁判,击败欧洲列强,来证明国家和民族的强大昌盛。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弄虚作假,韩国构建了一整套足以激发国民爱国主义情怀的思想体系——虽是无中生有,但也确实起到了凝聚人心之效。
只不过,假的终究是假的,韩国人自己可以陶醉其间(作为韩国人,他们当然愿意相信),但外人却一清二楚。尤其是,当这种弄虚作假,是以污蔑乃至侵犯他国为代价时,世界各国人民对韩国人的讨厌自然也就不可避免。而当沉浸在虚构强大中的韩国人,与生活在现实中的中国、日本、欧洲人发生碰撞时时,大家对韩国无知自大的印象,也就理所当然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20-2021 tigtag.com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