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巴基斯坦不停的政变(1)
但凡对巴基斯坦略有了解的便知,这个南亚国家自建国起,就长期处于贫穷和动荡当中。经济上,巴基斯坦工业水平低下,农业和旧式服务业占据国家GDP的7成之多,缺乏现代文明气息;政治上,民主派文官与专制派军人冲突不断,多次爆发政变。再加上与印度的长期对抗,以及阿富汗塔利班势力的骚扰,这种种因素,导致这个南亚第二大国,竟成为区域内最为混乱的国家。
为什么巴基斯坦会搞成这个样子?我们首先从水说起。
水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资源。丰富的淡水资源,更是发展工农业的基本条件。
当然,巴基斯坦是有水的。发源于喀喇昆仑山脉的印度河,为这片土地提供了宝贵的淡水资源,并孕育出灿烂辉煌的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年径流达2070亿立方米,虽然和长江这种土豪级大河不能比(年径流量9513亿立方米),但水量其实也不少了——作为比较,孕育出中华文明的黄河,年径流量才区区661亿立方米,仅为印度河的三分之一。
只是,虽然地表水量丰富,但巴基斯坦的气候条件却比较糟糕。巴基斯坦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全境干旱少雨,作为核心本部的印度河流域,年均降水量也不过300毫米,至于俾路支高原和塔尔沙漠等边缘地区,更是只有100来毫米——同样以中国为比较,陕北这种出了名的干旱地区,年均降雨量都在400-600毫米之间。
降雨量的不足,给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困难。在农耕时代,由于人口相对稀少,农业的用水量也比较有限,所以即便气候干燥,但仅凭印度河的河水,也足够当地人使用了。
但当人类进入工业时代,情况就变的棘手。一方面,工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的用水量,要远远大于传统农业;另一方面,伴随着文明进步,人口数量急剧增长,而伊斯兰教鼓励生育的传统,更使巴基斯坦的人口直线上升——到现在,这个总面积不过79万平方公里,且其中大半为山地、高原和荒漠的国家,总人口竟达到了2亿之多!
用水需求的变化,使印度河已经无法满足巴基斯坦的需要。而石油矿产资源的匮乏,又决定了巴基斯坦不可能像海湾那样,通过出卖资源赚取财富。如此一来,巴基斯坦的发展之路,就先天性的堵死了一半。
而恶劣的周边环境,更加重了巴基斯坦的困境。印度自不必说,这是世代仇敌;而伊朗和阿富汗,也都让巴基斯坦头痛不已——伊朗和巴基斯坦一直就俾路支高原的领土划分存在分歧;而阿富汗,塔利班势力在垮台后一直盘踞在巴国境内,对国家统一构成威胁。这种种矛盾,极大的消耗巴基斯坦的国力。
巴基斯坦本就先天不足,再跟恶邻们纠缠不清,国家经济自然长期低迷。而这种经济和安全的双重困境凑到一起,又对巴基斯坦的政治造成巨大冲击。
在建国之初,深受英国影响的巴基斯坦,顺理成章的采用了西式民主政体。政府首脑由民主选举产生,行政上则是由文官政府主导。但随着印巴矛盾持续升级,这种体制显露出巨大的弊端。
印巴战争和长期对峙,对两国的国力都是巨大消耗。但是印度毕竟是个大国,家大业大;而巴基斯坦的承受能力就要差的多了。
为了供应军事消耗,巴基斯坦政府必须从内部搜集大量财富,而由于国家底子有限,要维持军事上的平衡,巴基斯坦的索取力度,必然比印度要高的多,这种过分的搜刮,必然引发民众的不满。
如此一来,文官政府便麻烦了:一方面,他们必须要维护国家利益——所以必须在军事上投入大量资源;而另一方面,文官政府是由民选产生,大肆搜刮必然会引发民怨,最终会使自己被选民抛弃。
这是民主体制的双重困境,而且,在印巴对抗的大背景下基本无解。在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的出路就只剩下一条——抛弃民选文官体制,实行军人专制。
军人专制的好处很明显:首先,专制政府并非民选产生,不用太顾忌民众的反对,从而保证国家财富最大程度的用于军事;其次,有武力做后台,专制政府能更加有效的压制民众的不满。
于是,在1958年,军人便推翻了民选文官体制,实行军政府统治。
正常情况下,故事到这里就已经完了,专制将成为巴基斯坦的固定政治体制。可接下来的几十年,军人专制和文官民主两大政治势力却你争我夺,交替上台,愣是把个巴基斯坦搅的天翻地覆。
这又是为什么?
这又回到了经济层面。印巴对峙的持续,使军政府必须维持对国民的过度搜刮,这必然导致民众对军政府的积怨日益加深。而必须讨好选民的西式民主,以及依附其上的民主政客,越来越得到巴基斯坦民众的欢迎。
军事专制虽然强势,但也是有限度的。当民众的反对达到顶峰时,军政府便再也无法镇压,这时候军人只能下台,民选文官们便卷土重来。
只不过,民主政府虽能维护民众利益,但却对付不了印度。当军事投入减少到使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地步时,民主政府的日子也就到头了,军事政变发生,军人专制东山再起。
一个合格的政府,应该同时保证国家安全和人民财富。但印巴冲突的存在和巴基斯坦的有限国力,决定了巴基斯坦只能二中选一。正是因为这种无法兼顾,使巴基斯坦陷入文官民主和军事专制的恶性循环。
那么,巴基斯坦的困境,又该如何解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