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变不离其宗的美国

马克思主义学派的英国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在其自传《有趣时代》中评论说,现在我们都生活在两个国家:我们自己的国家和美国。

通过电影、电视和美国产品,美国对我们的生活施加着强大影响,所以我们“根本无需去发现美国,美国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霍布斯鲍姆教授进一步评论道:美国的变化比他所知的任何国家都要小。
“加州(California)六十年代是什么样子,什么感觉,我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驱车经过时,还是那个样子,那个感觉,而西班牙和西西里则截然不同了。”他写道。“我一辈子当中,纽约都是个移民化大都市,而伦敦是到五十年代才变成移民化大都市。如果把美国比作一块大地毯,其细节部分或许有所变化,且会继续改变,但是基本图案在短期内却让人惊奇地稳定不变。”
最近一次故地重游的经历,让我想起霍布斯鲍姆上面的一席话。三十年前我曾经在新泽西州(New Jersey)一个颇繁华的小镇当交换学生,最近回到那里,惊奇地发现,除了几家饭店有所变化外,这地方仍保持着原貌。和我记忆中的一模一样,不仅外观没有变,连平静、知足的那种郊外氛围也没有变。
每次回到美国,总有人问我是否察觉到什么变化。变化肯定是有的。纽约的犯罪率就比我十几岁来的那时候要低,但要是有人问我对美国有没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我会回答说:“其实没有什么两样。”表面上看,我这说法有些出奇。毕竟这个国家拥有全世界最活跃的企业,最创新的技术,还有最创意的娱乐。
但是我或许只能提供一些不同的观察。对一个文化来说,你必须浸[***]多年其中,才会有所认识,再说我也只去过美国16个州。
这比政治学家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还少去了一个州,好在他那时候,美国一共才有24个州。德?托克维尔的《美国民主》(Democracy in America)一书的不同凡响之处,就是这本书是160年前写就的,当时美国人口不过1300万,定居者几乎全部来自英国。从那时候算到现在,美国人口增加了20倍,美国吸引了来自于全球各个角落的移民,而今天的情形却和德?托克维尔当年的描述如出一辙。
他是这样描述美国人如何希望得到别人的喜欢的:“美国人与陌生人打交道,无法容忍丁点指责,而对表扬则是多多益善。”
他这样描述他对美国的第一印象:“刚到美国时,这个国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的宗教方面。”宗教和自由并不相克。“在美国人的思想中,基督教观点和自由意识能够水乳交融地并存,甚至二者互为依靠,缺一不可。”
德?托克维尔注意到,“英国人老是拿美国人的言谈举止开涮,”但实际上,美国人的言谈举止胜过英国人。“美国听不到平头百姓的粗俗叫骂,也听不到贵族的字斟句酌;美国的言谈举止……往往比较俗气,但俗而不粗,俗而不鄙。从德?托克维尔的时代到现在,唯一有变化的是律师,这是个比较罕见的例外。当时“律师是仅有的受过启蒙的阶层,人民对他们深信不疑。”现在的美国律师有几个能这样?
相反,人们常议论英国的巨变。说到英国的变化,人们就常引用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狮子和独角兽》(The Lion and the Unicorn)一文。此文写于1941年,文中的文字今天看来很滑稽可笑,描述了“女佣走在秋日清晨的迷雾中,去参加主日崇拜。”人们还能记得大城市的人群,都“风度优雅”,想到英国所丧失的一切,大家都很绝望。
确实,奥威尔笔下的很多描述今天看来依旧熟悉。比如,我们看看关于英国实用主义的描述:“他们对抽象思维避之而恐不及,他们不需要什么哲学,也不需要什么系统的‘世界观’。这并非是他们所自诩的‘脚踏实地’之故。大家只要看看英国人的城市规划和供水系统……就能看出他们对效率是多么漠不关心。”
同样延续了下来的,还有“痴迷个人爱好、业余生活,热衷英国式生活的私密特征。我们是个爱花的国度,却也是集邮者、信鸽爱好者、业余木匠、优惠券搜集者、飞镖玩家、填字迷的国度。”不变的还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我们有自由拥有自己的家,在业余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选择自己的娱乐,而不是让上面的人给自己指指点点。”
奥威尔还写道:“在左翼的圈子里,做个英国人并非那么光彩……说来奇怪,让一个英国知识分子在唱国歌‘天佑吾皇’(God Save the King)时立正肃静,他们会觉得比从捐款箱里偷钱还要丢人。”唯一的变化是,现在不是“天佑吾皇”,是“天佑女王’了。
美国人却不分政治派别,唱国歌时都毕恭毕敬站好,没有人为此感到难堪。美国人也不介意霍布斯鲍姆这样当了一辈子共产党员的人(的批评),而英国人就不行。美国之所以卓尔不同,之所以能在瞬息万变中保持稳定,其关键是它的信念。奥威尔文章中所争取的是计划经济,而非美国事业。
德?托克维尔是这样描述美国的:“并非思想陷入怠惰,而是常存激奋;永远在更改已知原则的结果,不求新原则,但求新结果。”
很多美国人认为美国是分裂的,导致分裂的有伊拉克问题,有乔治?W?布什。我当交换学生那时候,他们也觉得美国是分裂的,分裂的原因是越战、水门事件和尼克松总统(Richard Nixon)。这些全都是细节。没有哪个国家能像美国这样,拥有如此持久,如此狂热的自信。没有哪个国家能像美国这样,能让自己的国民(不分先来后到)如此明确自己的义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20-2021 tigtag.com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