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各地弥漫一种感觉,预感一个时代已落幕,以往稳定的社会即将分崩离析。这种对政治的绝望感,和1920至1930年代及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一样,都与经济体系失败令人希望幻灭有关。
在介于两次大战的时期,资本主义似乎注定失败,因贫富不均、通缩和大规模失业让人难以忍受。1960与1970年代,资本主义看似也将崩溃,理由却变成通膨、及「大政府」的再分配政策引起纳税人和利益团体反弹。 点出这种危机反复发生的模式,是要认清民主资本主义持续在进化,而这种体系为了因应危机,会彻底改变经济关系与政治制度。 今日的动荡,应可视为对2008年全球资本主义模式崩溃的反应。凭经验判断,经过十年或更久的省思与动荡后,可能终会酝酿出新的政经解决之道。柴契尔夫人与雷根在1970年代通膨爆发后的选举胜出,经济大萧条促成罗斯福新政。这些后危机解决方案的共通特色是经济和政治思维转变。 大萧条在经济领域导致凯因斯革命,在政治领域则是罗斯福新政。1970年代通膨危机带来傅利曼的货币主义反革命,启发了柴契尔夫人和雷根。似乎可预期,去监管化的金融资本主义崩溃,将引发政治和经济思维的第四波变革(我称之为「资本主义4.0」)。 在19世纪古典资本主义中,政治与经济被理想化为泾渭分明的范畴。第二版凯因斯资本主义以怀疑眼光看待市场,认为政府干预是对的。 第三阶段,在柴契尔夫人和雷根主导下,变成认为政府常犯错,市场总是对的。在第四阶段,或许会承认政府和市场都可能犯错,引发灾难性后果。 认错能赋权,因为暗示有改善的可能。危机前的经济理论—理性预期、市场效率和货币中立性—必须修正。政治人物也须重新思考建构在市场基本假设上的意识型态上层结构,包括金融解除管制、央行独立性、货币和财政政策分离,及竞争市场不需政府干预就能产生可接受的所得分配、推动创新和供应公共财等假设。 人民觉得领导人有强大经济工具,可用来提高生活水平。可印钞票出来直接分给公民。可提高最低工资。可扩大投资基础建设和创新。可藉银行监管鼓励借贷。 实施这些激进政策,不啻是挑战危机前的正统经济学,少有政客愿意这么做。但今天人民抗争传达一个讯息:政客必须撕掉危机前的规则手册,鼓励经济思维革命,否则会有「猛兽」跳出来代他们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