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德G7临阵倒戈暴露北京误判

2016-4-14 10:1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773| 评论: 0

摘要: 发布时间: 来源: 责任编辑:小 . 中 . 大 七国集团(G7)外长会议于4月11日闭幕前夕共同发表七国《广岛宣言》和《海洋安全声明》,声明称“强烈反对在东海和南海改变现状的单方面行动”,并提出“寻求和平解决争端,要求各方全面履行具有约束力的法院的决定”。这并不是G7外长会议第一次推出涉东海、南海声明,并且从措辞上,相关宣言的尺度也并没有超过以往——日本所希望的点名指向中国的图谋再次...
发布时间:    来源:    责任编辑:小 . 中 . 大

  七国集团(G7)外长会议于4月11日闭幕前夕共同发表七国《广岛宣言》和《海洋安全声明》,声明称“强烈反对在东海和南海改变现状的单方面行动”,并提出“寻求和平解决争端,要求各方全面履行具有约束力的法院的决定”。

  这并不是G7外长会议第一次推出涉东海、南海声明,并且从措辞上,相关宣言的尺度也并没有超过以往——日本所希望的点名指向中国的图谋再次落空。然而北京的反应强烈程度远远超出以往,中国外交部4月11日连夜就七国集团外长会发表海洋问题声明进行回击,12日又召见了日本驻华大使以及其他七国集团成员国的驻华公使,并向他们转达了一份“正式抗议书”。

  北京为何反应如此激烈?问题很有可能与英、德两国“阵前倒戈”有关。4月9日,王毅刚刚在会晤中向来访的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PhilipHammond)强调过“七国集团外长会议不应炒作南海问题”,哈蒙德也承诺“愿与中国……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4月8日,王毅在会见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Steinmeier)时也明确表示过,中国反对一些国家“出于政治目的,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甚至领土和主权争议的具体问题带进G7会议”。然而事实证明,英、德两国在G7外长会上全未理会北京的态度。

  欧洲老牌发达国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阵前倒戈”事件,2015年中国投入了大量精力组织的纪念二战结束七十周年大阅兵庆典上,欧洲诸国便悄然决定集体“抵制”中国阅兵。毋庸置疑,在中欧关系持续升温、英法德等国更在同年稍早时候不顾美国反对而集体宣布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的情况下,欧洲的第一次突然“倒戈”让中方始料未及,此次在G7外长会上的第二次“倒戈”,就不免引发北京的强烈反弹了。

  最近几年来,北京一直在大力推进与欧洲的关系,主抓经济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任后已七次访欧,所到之处无不掀起经贸合作热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欧洲之时,获得的接待规格也连连升级,对中国资本敞开绿灯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然而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欧洲对中国的态度似乎始终止步于“在商言商”,在经济上不断深化与中国的合作,甚至毫不掩饰本国经济对于中国的依赖,但一旦触及政治,欧洲各国就如同约好了一样戛然止步。

  中欧之间为何陷入今天这样的僵局?恐怕问题仍在北京对欧洲各国的务实主义程度以及政治导向认识存在偏差。

  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在西方眼中一度是“最好的共产主义国家”,但在社会主义阵营土崩瓦解以后,中国的快速崛起给西方造成了强烈的心理冲击,“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席卷整个西方,迅速催化出了欧洲各国在处理对华问题时普遍的机会主义态度。欧洲钦羡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希望借力于此,但与此同时,维护当前以西方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世界秩序,并由此确保西方中心地位不受动摇,仍是欧洲各国在国际政治层面不可触碰的政治底线。

  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传统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尽管今天的欧洲各国领导人均已将经济发展和民生议题作为执政任期内的首要任务,从本质战略利益来说,欧洲也是今天全球罕见的与中国几乎没有战略冲突的关键地区,然而,欧洲政治当中所具有的浓重理想主义色彩仍然不能忽视,这也是导致欧洲一次次使中国希望落空的关键原因。

  长期以来,北京在对欧政策上同样重经济合作而轻政治对话,并期待能够用足够深厚的经济联系改变欧洲在许多政治争端问题上的对华态度,但对大国来说,软硬实力的运用是同等重要的。影响国际事务进程的能力和解读阐释道义合法性原则的能力共同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际话语权,这两者前者为“硬实力”,后者方为“软实力”。这意味着,话语权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综合运用的结果,单纯依靠经济、资本输出等手段是难以解决问题的。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20-2021 tigtag.com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