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6个主要产油国召开的「冻产」会议破局,主因沙特阿拉伯坚决主张应将伊朗纳入冻产协议,但伊朗根本不参加会议。谈判流产导致18日国际油价一度重挫7%,之后因科威特石油工人罢工使跌幅缩小,但油价仍下跌4%-5%。
伦敦布仑特油价每桶下跌1.8美元,报41.30美元;纽约西德州油价下跌1.84美元,报38.52美元。 冻产会议过程一波三折。与会代表指出,沙国的立场其实是把原先的协议草案翻盘,完全不为伊朗保留任何转圜空间,最终会议破局,也凸显沙、伊两国间的紧张关系难以缓解。 俄罗斯油长洛瓦克在会后表示,他对于一些油国组织(OPEC)国家提出新的要求「感到意外」。洛瓦克指出,伊朗并非冻产会议破局的肇因,言下之意显然对沙国略有微辞。 卡达能源部长沙达表示:「我们都需要时间来做进一步协商。」 伊拉克代表阿拉瑞说:「我们非常、非常失望。此种结果将影响油价及我们的收入,我们需要一项协议。」 一些产油国仍希望今年稍晚时能够达成协议,但在此之前OPEC将先于6月召开油长会议。 熟悉沙国石油政策的消息人士指出,沙国不想再另行召开油长会议,除非会议结果能对油价有所帮助。 之前国际油市对「冻产」怀抱希望,油价从两个多月前的每桶30美元以下,强劲回升到43美元。但结果谈判破局,却可能对油价带来反效果。 各大避险基金在会前所建立的石油多单已达空前高峰,都押注油价将持续回升,现在显然是利多出尽。 不过,由于科威特石油工人17日起发动「无期限」罢工,已使科威特原油产量剧减60%,可能对油价提供短线支撑。 能源角度公司石油专家塞恩指出,「冻产协议的神话破灭,我们预料油价将大幅下跌,不过科威特罢工可能使跌幅不致过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