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才能帮助深陷经济危机的南欧国家减少外部逆差?「欧猪五国(PIIGS)─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及西班牙」逆差严重,德国等其它欧元区国家则拥有经常帐顺差,彼此利益冲突,因而争议不断。但近年来又出现另一种更重要的失衡现象:即PIIGS在商品及服务贸易上对中国发生逆差。而这表示可能有一种新方法可以解决南欧的经济沉痾─人民币升值。 2004年之前,PIIGS最大的逆差来源是欧元区其它国家。但2005年时,五国对欧元区以外国家的总逆差额达372亿欧元(486亿美元),比对欧元区其它国家的逆差总额还多出40亿欧元。 2008年金融海啸发生前,五国对全球的逆差创下1,165亿欧元的新高,其中对中国的逆差为348亿欧元,首次高于五国对德国的逆差总额,差额超过20亿欧元。 在之后的四年间(2009-2012),PIIGS对德国、欧元区及全世界的逆差额均大幅缩小,但对中国的逆差仍居高不下,2010年为330亿欧元,2011年仍有290亿欧元。 两项关键因素有助于说明其中原委。第一,2000年代初期欧元曾对人民币迅速升值;2001年平均汇率为1欧元兑人民币7.4元,2007年已升到1欧元兑人民币10.4元,之后到2012年8月时又回贬到1欧元兑人民币7.8元,部分原因是人民币追随美元走势,而在2002-04年间美元曾对欧元大幅贬值。欧元大幅升值,使欧元区的竞争力减弱,对PIIGS的冲击尤大;这些国家当时经济繁荣,吸引大量外资流入,使通膨及工资上升。 另一项因素也对五国的竞争力造成不利影响。南欧各国的经济对纺织、成衣及鞋类等产业依赖甚深,而这些产业受到中国廉价品的激烈竞争。据国际货币基金(IMF)的研究指出,葡萄牙、意大利、希腊及西班牙的贸易逆差,主要是由中国的纺织品所造成。反观德国、芬兰、奥地利及法国只受到轻微影响,因为这些国家出口产业的竞争力强,例如机械业等,而中国在这方面的竞争力弱。 IMF的其它研究也强调,除了中国崛起外,中欧与东欧的整合,以及油价上涨,也对欧元区各国的经济情势造成不同层面的影响,而其中PIIGS受创最重。五国目前对世界其它地区的贸易失衡仍然严重,但欧元区其它拥有顺差的国家已对五国提供资助。 欧元区该如何进一步协助五国?低利率、高负债和高财政赤字已使再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扩张的空间有限。工资也很难再进一步压缩,否则可能造成反效果,因为工资下降会压抑内需,使经济衰退的风险升高。 让这些困顿国家更能够调整外部失衡的条件有三:即外部需求增强,融资环境宽松,以及欧元贬值。只要使人民币对欧元及其它主要货币的汇率升值,便能够产生重大的效果。 如此将使南欧国家的外部需求增加,同时让各国的财政赤字与贸易逆差能够进一步缩小。事实上德国过去几年来就是靠外部需求增加,来降低财政赤字。 欧元区决策人士应该注意的焦点是,外部需求疲弱和中国的出口对南欧各国造成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弱势欧元可望对疲弱的欧洲经济有所帮助。 (作者FranzNauschnigg是奥地利国家银行欧洲事务与国际金融组织部主管、ProjectSyndicate专栏作家/编译任中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