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美国经济政策必有可取之处

2012-11-12 09:08| 发布者: autumn| 查看: 75| 评论: 0

摘要: 英国《金融时报》11月12日刊文《美国经济政策必有可取之处》,文章称,尽管很多美国人对美国经济的表现感到失望,但是美国的经济政策仍有可圈可点之处。主要内容

英国《金融时报》11月12日刊文《美国经济政策必有可取之处》,文章称,尽管很多美国人对美国经济的表现感到失望,但是美国的经济政策仍有可圈可点之处。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尽管大量坊间证据表明,很多美国人对美国经济的表现感到失望,但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却以绝对多数票重新入主白宫。这是否表明,美国前总统、民主党人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提出的“经济才是关键,笨蛋”(the economy, stupid)的竞选口号是错误的?不一定。我手里有一张表格,列出了自衰退前的2007-08年峰值水平以来,主要工业经济体的表现。经历过衰退及随后的复苏之后,加拿大高居榜首,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净增长4.1%,美国其次,增长2.2%,德国排在第三名,增长1.7%。法国较之前峰值水平下降0.8%,日本下降1.9%。英国几乎排在榜单的末尾,GDP净下滑3.1%,在七国集团(G7)中的表现仅好于意大利。

这些数据包括一些估值,但都是历史记录,而非预测。其中各国的差异很大,很难用人口统计学来解释。美国肯定在某些方面做得很棒。

由于国会中共和党人的反对,美国经济刺激的规模不像奥巴马所期望的那样庞大。尽管如此,遗憾的是,他的财政部长一直没有公开宣称美国政策的相对优越性,就像之前曾担任财政部长一职的民主党人拉里 萨默斯(Larry Summers)会提出的那样。

英国不可能指望,自己能像二战结束后的特殊时期那样,在国际经济谈判中发挥作用。然而,英国仍然可以发挥一定影响。将于12月得到任命的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新任行长可以发挥决定性作用。跨过一代人、任命英国央行金融稳定事务执行董事安德鲁 霍尔丹(Andrew Haldane)担任央行行长有着充足的理由。霍尔丹比多数人更了解国内外银行的问题;他的愤怒让他对迄今完全和平的“占领”(Occupy)运动表示同情。他对于空前复杂的监管改善金融体系的能力表示严重怀疑。他指出,1933年出台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 Act)只有37页,而2010年的《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 Act)可能会带来近3万页的规定。他与加拿大央行行长马克 卡尼(Mark Carney)曾就这一问题发生一场引人注目的口角。但两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是一个比通常的正统候选人更好的人选。

与奥巴马再次当选后所面临的形势相比,这位成功候选人即将管理的经济形势更为不利。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NIESR)对欧洲国家财政巩固计划的总体影响进行了分析。我们知道,该研究院反对在衰退形势下实行财政紧缩,很多经济学家同意这点。该研究院的分析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分析类似,但与IMF不同,它不需要在政治上表现圆滑。这一分析的重要发现是,与各国单独行动相比,几个国家联合实行财政紧缩带来的总体收缩效应要更大。这就是为何坚持过去那种单方面财政紧缩计划的做法是错误的。欧元区各国单独行动将令该地区的GDP下滑不到2%。若各国协同行动,这一下滑幅度将升至4%。对于英国而言,若把互相作用考虑在内,GDP下滑幅度将升至5%。结论是,财政巩固计划甚至连本身的意义都无法实现,实际上它将提高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债务与GDP比率。

美国可能不会遇到与英国一模一样的难题,但美国将不得不在应对国际经济问题方面密切合作。NIESR预测,主要工业国的复苏将非常脆弱,“几乎没有迹象表明会出现普遍的自我维系的扩张”。这些国家的失业率现在为30年最高。

形势可能会恶化。对于眼下已经极为黯淡的前景,NIESR指出至少3个风险。首先,欧元区仍有可能解体。第二,增长迅速的“金砖四国”(Bric)经济体可能会放缓,它们的实际汇率已出现大幅上涨。第三,各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已空前膨胀(对货币供应增长没有产生很大影响),总有一天,这会导致通胀预期飙升。

这种情况需要的是领导能力,而不是IMF、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和欧洲央行(ECB)之类的机构喜欢倡导的那种“国际协调”。在人们围绕经济如何运转存在如此多的分歧的时候,合理的做法是允许百花齐放,而不是试图提出一个“一刀切”的模式。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20-2021 tigtag.com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