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歌手邵夷贝:我只是用音乐在做口述史

2013-3-22 12:20| 发布者: autumn| 查看: 66| 评论: 0

摘要: 邵夷贝。汉网-长江日报3月22日报道邵夷贝的书和她的歌一样,格局既大又小,如果她真的像别人安在她身上的标签“小清新”教主那样,只去写一些内化的、无关痛痒的

邵夷贝。
邵夷贝。

汉网-长江日报3月22日报道  邵夷贝的书和她的歌一样,格局既大又小,如果她真的像别人安在她身上的标签“小清新”教主那样,只去写一些内化的、无关痛痒的小清新歌曲,也就不会有人说她是投机分子。

可是在《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红起来之后,她没有去写大龄文艺男青年,而是写了《现象2009》。有人说邵夷贝显然很聪明,她知道什么话题最火,于是就写到歌里,所以在温州动车事件后她写了《正确死亡指南》,2011年“两会”时唱了《幸福与尊严》,今年的“两会”,她又写了一首《致老去的我》。

如果她没有写过这些歌,争议就不会这么大,她将拥有一小批死忠粉,而高端黑们也没空总来掐架,也许她还会被湮没在层出不穷的清新民谣女歌手中,成为其中声线特别、技术一般,总体来说只有一首歌能被所有人记住的一个。

坐在电脑前听着免费音乐的挑剔听众,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歌手,仅仅因为什么呢?仅仅因为她看起来如此“小清新”,却“投机取巧”地连续好几年都在3月份跑出来唱“两会”,而且声音如此乏力,编曲如此简单,只能怀疑她是在借机炒作自己,想要成为某种民谣界的女公知。

邵夷贝甜美、略带童声的嗓音与残酷、反讽又隐隐透露希望的歌词之间所形成的张力,是听惯了陈绮贞、张悬的耳朵没法适应的,其实她并非想要刻意跨界,而是民谣音乐的本源就在于关注现实世界、批判丑陋之物,又对未来寄予最大的爱和希望。她做的事情,只是回归民谣与自我之本,而从未向谁许诺过要负责娱乐大众。

歌词选摘

太多的时代偶像在这一年告别人间

太多的仗义执言拼凑出2009年

时事专题都在为了不忘却而纪念

社会新闻依然是摆满“杯具”的餐盘

伟大的祖国母亲迎来六十华诞

奥巴马访问亚洲在中国呆了最长时间

外国人还在拍卖我们的圆明园

不高兴的中国人干脆买回来不给钱

嘿 你终于睁开了你的双眼

试着去看清时事的变迁

嘿 不要再模糊了你的情感

可以承担 可以勇敢的2009年

——《现象2009》

假设地球在update之后自动重启

一夜之间二零一一年变成了创世纪

不明真相的人们还追问幸福在哪里

地球早已默默撤掉没有尊严的杯具

告别的灵魂 释怀的微笑

回望着玉树舟曲

矿井的下面 工人和老板

探讨生命的意义

不管是谁的二代都享有一样的机遇

每一个中国人笑着说

我们不会病无所医

等待吧 在努力之后应该有幸福的旋律

盼望吧 尊严的活着不会是奇迹

拥抱吧 请世界不要拒绝这展开的双臂

别嘲笑我想有希望的权利

——《妄想2011》

传说中的雷锋侠

有乐于助人的风云叱咤

现世的老弱已倒下

愿意扶起的人在“天涯”

亲爱的我们莫变成

陌生的遥远的冷眼的关系

我不想独善其身

看着你自己 演一出好戏

请让我与此有关

这土地有我要的温暖

莫让我有口无言

笑看着生命光阴荏苒

繁荣的光芒多灿烂

请它温暖我疲倦的脸

在西装丝袜的里面

有多少被掩饰的 惶恐不安

嘴巴里唱着崛起的赞歌

脚下逃离着繁华的国

要不是胆战心惊的阔绰

就是老无所依的苟活

——《改变2012》

过最接近生活的生活

安全的饭菜和牢固的屋舍

不警惕危险不担心病患

没有人被允许经历孤单

孩子们看得到 彩虹和蜻蜓

老师教他自由 车辆为他缓行

夜晚宁静安眠白天喜悦清醒

家永远在原地 它从不迁移

陌生的人儿啊

全部都充满善意分享而不夸耀

不关心背景 不关心什么身份

相遇仿佛遇见太阳

——《致老去的我》

专访

“新闻人用新闻的形式,而我用歌的形式”

锐读:你一直被称作是豆瓣“小清新”教主,正好前段时间有学者说木心是“老清新”,你以后想不想也成为“老清新”?

邵夷贝:其实我现在就管自己叫“老清新”。我觉得内心清新不是刻意选择的,而是从小的生活经历和环境造就的。不过,也没必要在清新和重口味之间搞二元对立,没有人是单一向度的。

锐读:你怎么判断自己创作的价值?是根据听众的反应?市场的销量?还是自己内心有一个尺度?

邵夷贝:别人可能会从技术或者专业的角度对我的创作进行评价,所有别人的批评,我都会接纳和反思,但其实我内心自有自己的一个标准,别的层面的评价我真的不会太在乎。我觉得每个作者心里其实都有一杆秤,无法形容,但就是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创作。市场什么真的不在乎,我知道写什么歌好卖,但我不会因为好卖就去写。

锐读:“两会”期间,你新写了两首歌,为什么你经常写这种带有政治性、非常现实的歌曲?是因为你对政治感兴趣,还是因为你是新闻专业毕业的?或者你有改变这个世界的企图心吗?

邵夷贝:这些歌曲其实跟政治无关,我也没有什么野心,歌词偏新闻化是跟我的专业有关,但我会更在意这些事件中当事人的感受,这些东西会触动到我。与以前写这种类型的歌会不一样,而现在是在用积极的方式去探索。

我写触及现实层面的歌,其实是在延续这些事件,因为它们发生之后往往转瞬即逝,不会在人们的脑海里占据太长时间。而我现在回头听《现象2009》时,还会想起那些事件发生时的场面,也许歌曲只能将事件的记忆延长两三年,但如果我一直做这件事,等10年后出一张专辑,也许就是用音乐在做口述历史了。新闻人用新闻的形式,而我用歌的形式。

锐读:所以你说写这种歌其实是最不投机的做法,因为现实层面的事件总是被人快速遗忘,是吗?

邵夷贝:会被忘记是因为传唱度不高。在KTV里你不会点这些歌曲,而是会去唱一些能表达自己心情的歌,大部分都是情歌,甚至你还会把歌词背下来。但是我写的这些歌,如果未来有一天能被人无意听到,他们会知道过去还有这样一段历史,这是很有意思的,而且对我来说也足够了。

人在成长中,需要不时回到童年

锐读:《我站在蚂蚁这一边》里有很多表格、问卷、清单、列表,看起来有点像心理学书籍,有一种理性、秩序的逻辑感,而且读起来在自省之外还有教育的味道,这是你写作的常规方式吗?

邵夷贝:我一直都很理性,也非常爱看哲学书。关于选择这样的表达方式,确实有点像教别人怎么做的口吻,可能没必要写得这么严肃。不过这其实也不是在教育谁,只是一种清理自己的方式。也许我用在整理、写作上的时间有1个月,而你10分钟就看完了。

这本书的主题就是探索价值观,其实这是这个年龄段很多人都在做的事情,在中国外国都有类似的探讨和相关书籍,可能是小说,也可能是别的形式的书。人如果没有清晰的价值观支撑,就会活得庸碌而麻木,但是大部分人都忙于工作,没有精力去想,也不敢真的去想,因为一想就会不幸福。

锐读:你的文章中经常出现“本心”这个词,你觉得“本心”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邵夷贝:本心是一个人返回内心深处的寻找,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当我们还是小孩时,对很多东西都会感到惊喜和激动,而随着年龄增长,这种热情和激动就消失了。我觉得人在成长中,需要不时回到童年,看看我们内心到底喜爱什么,真正想做什么,这样我们才会知道自己如何能得到真的幸福。

锐读:你的音乐人小站最新给粉丝发送的豆邮中,提到你最近在看托尔斯泰,以及有关“信仰”的思考:“所谓‘信仰’并非任何意义上的偶像崇拜,而是你向自己内在寻找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你觉得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信仰吗?

邵夷贝:信仰这个词,我们从小就在误解。有些人把它跟宗教混了,又因为无神论的教育,有些人把它跟迷信混了,其实这是缺乏常识。包括我们说找不到本心,其实就是缺乏有关自我的常识。信仰在我的理解里,等于找到幸福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是非常简单,非常自然的。

“每次巡演完了,我都会有重生的感觉”

锐读:在音乐创作上,你受谁的影响最大?

邵夷贝:我从小听摇滚乐,很多乐队和歌手都对我产生过影响,创作上的话,应该还是Bob Dylan、罗大佑,特别是罗大佑。歌词上有段时间还受过林夕的影响。编曲的话,我一般都是跟着感觉来,旋律比较天然。

锐读:Bob Dylan的歌词比较诗化,你觉得自己的歌词也是这样的吗?

邵夷贝:我觉得也是偏诗化的,但是是不同风格的,不是晦涩难懂的那种,不过《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比较像相声,比较逗。

锐读:你演出的时候,会很在意台下听众的反应吗?

邵夷贝:对,我会观察台下听众的反应。特别是巡演时每到一个新城市,我都会观察当地的听众,每个城市的观众都有自己的特点,非常有意思。本来我和听我歌的人,在网上彼此只是一个虚拟的存在,到了现场之后就有了生动的交流。每次巡演完了,我都会有重生的感觉,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多多回到现实世界的直面交流中。

锐读:如果当初没有因为《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而一夜成名,你会去做什么呢?

邵夷贝:其实我一直都想走音乐这条路,当时我已经在豆瓣上建了音乐人主页,《大龄》是我创作的第三首歌。朋友把这段视频传到网上,也是一个机会,可以让更多人更快地听到我的歌。

锐读:之前在其他媒体的采访中,提到你在北京和朋友开了一个音乐工作室,靠音乐吃饭辛苦吗?出这本书对生活有没有改善?

邵夷贝:工作室是我的几个朋友发起的,现在我可以在里面录制唱片,也有了做唱片的基本启动资金。现在靠做音乐、演出等等,可以维持在北京的中等生活吧。写书的话纯粹是精神层面的满足,物质层面就不考虑了。本报记者 刘雯 采写

邵夷贝简介

有时候也叫邵小毛。写歌,唱歌,写字,画画,旅行,睡觉。文艺女青年一枚,来自北京大学。偷偷出一本不正确的书,看完了不要告诉别人。

民谣歌手邵夷贝的首部主题随笔集。不涉及音乐,不谈经历,此时此刻,她并不是歌手,不务正业,写一本也许不太正确的主题随笔集。她的文字简单平白,个性,但不激进,不玩晦涩,不装深刻,甚至不玩所谓的诗意和艺术。试图在这个把所有复杂事情被简单化和把所有简单事情都复杂化的年代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她的自我检查和激励,也是她送给同龄的文艺青年们的鸡血良方。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20-2021 tigtag.com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