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综合指数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13-9-16 09:46| 发布者: autumn| 查看: 12| 评论: 0

摘要: 研究显示,2013年中关村指数有五大亮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关村外籍从业人员最多时接近9000人,占从业人员的比重还不足1%。

本报北京9月15日电(记者雷宇)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广受关注的“中关村指数2013”正式对外发布,在借鉴硅谷指数的基础上,首次进行了综合指数合成。

研究显示,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示范区,中关村自示范区批复成立4年来,中关村综合指数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追求全球创新引领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

“中关村指数2013”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和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共同完成。

中关村综合指数在借鉴硅谷指数基础上编制而成,包括六大分项指数,创新环境指数位居第一,其次分别为国际化指数、创新能力指数、辐射带动指数、产业发展指数和企业成长指数。

研究显示,2013年中关村指数有五大亮点:

一是创新人员和经费投入创2008年以来的新高;

二是专利标准创造继续保持活跃状态;

三是潜力企业不断涌现,在福布斯2013年度“中国最具潜力上市/非上市公司”200强榜单中,掌趣科技、东方国信、舒泰神等46家中关村企业入选,占据了约四分之一的席位;

四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外国专家不断汇聚,2012年,留学归国人员数量快速增长,总量超1.6万人,示范区外籍专家人数达到2319人,较上年增加668人;

五是海外并购交易和对境外直接投资再度升温,2012年示范区海外并购案例数达到14起,中关村对境外直接投资连续两年高速增长,2012年有296家企业开展境外直接投资,较上年增加108家,对境外直接投资额高达331.9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1倍。

此外,作为我国首个国家自主示范区,中关村对外辐射模式日趋多元化,跨区域引擎带动作用逐步显现。数据显示,2012年,中关村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17440项,成交额602.4亿元,同比增长37.8%,占中关村技术交易额的50.2%,比重较上年提高17.1个百分点;2012年,中关村企业在京外设立分支机构数达8301家,较上年增加2648家。

在“中关村指数2013”发布会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研究员表示,中关村创新环境正不断优化,但其创新发展仍面临种种束缚和制约,距离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要求还有差距。

赵弘以人才举例:美国硅谷聚集了众多各种肤色的高端人才。2011年,硅谷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中,几乎有一半是出生在国外,人数达到27万人;受过高等教育的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中,在国外出生的比例更是高达64%。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关村外籍从业人员最多时接近9000人,占从业人员的比重还不足1%。

赵弘对此解读,“中关村在国际人才数量上与硅谷的悬殊,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关村对国际高端要素的吸引力还不够强。”

赵弘认为,中关村要想在全球人才竞争中掌握主动,“揽全球人才为我所用”,必须依托“人才特区”建设,下大力气,出大政策,突破人才引入和使用的各种体制机制束缚。这种突破不能只局限在科技领域的单项制度探索,而是要协同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出入境管理制度、税收政策等多领域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成效。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20-2021 tigtag.com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