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国第一批赴美留学是怎样的?

本帖最后由 之后Sherry 于 2017/6/30 15:56 编辑
1872年8月11日,上海黄埔码头。30名拖着长辫的幼童,脚穿厚底布鞋,身着长袍,没人拎着一只相同的箱子,在一种复杂茫然的心情下,向岸上挥泪的亲人和亲友微笑的告别。他们登上了一艘轮船,开始了他们漂洋过海的生活。这批幼童最小的紧紧10岁,这次出行的目的地是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当这群孩子第一次远离他们的父母亲人,在闷热的船舱中饱受晕船和思想之情交加的时候,他们谁也不曾想过,他们正在谱写中国近代史、文化史上的崭新一页。他们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批留学幼童。


即将赴美的第一批幼童
中国近代第一批留学生不是派往当时熟悉的英国,而是派往美国,其中有着深刻的原因。1868年清政府向西方派出了第一个外交使团,使团有三位“办理中外交涉事物大臣”组成,他们是前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总理各国事务章京志刚和孙家谷,他们的任务是到各国办理中外外交事务。美国是到访第一个国家,美国总统约翰逊在欢迎宴会上表示:“中美两国择其善者而从之,岂不日见其盛哉。”中方代表蒲安臣也表示:中国准备将你们的(西方)文化嫁接在它的古老文明上,只要你们对中国公平合理,将来的希望是无穷的。正是在这种氛围中,1868年7月28日《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款》在华盛顿正式签字,其中规定:嗣后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小官学学习各等文艺,须赵相待最优国之人民一体优待。美国人欲入中国大小官学学习各等文艺,亦照相待最优国之人民一体优待。美国总统和蒲安臣的演说和《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的签订,只是从本质上体现了以门户开放主义代替炮舰政策的精神。在国势强弱悬殊的条件下,中国人很难真正享受最优国民待遇,但是在当时国际环境中,美国确实是第一个与中国签订有虎牌留学生条约的国家,因此,留学生之首先选派赴美国,是有条约上的依据。就在这一年,容闳向江苏巡抚丁日昌提出了一个派遣出国留学生的教育计划。

容闳
容闳在1847年和黄宽、黄胜一道,在布朗夫妇的带领下赴美留学。在美国的7年容闳如饥似渴的吸收着新知识,他也无时无刻关注着祖国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正事抱着造福祖国的远大理想,1854年他怀揣着耶鲁大学毕业文凭,作为第一个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的中国人,从纽约登上“欧里加号”帆船,踏上了规程。容闳回到祖国后,尽管归国后历尽挫折,但是“以西方之学灌输与中国”的理想始终没有改变,1870年他向曾国藩提出赴美派遣留学生的提议。曾国藩派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方言馆总办、四品衔刑部主事陈兰彬为留美学生委员即监督,容闳为副监督。之后曾国藩与李鸿章多次商讨拟定了《奏选派幼童赴美肄业办理章程折》,这份重要的奏折主要内容为:每年选送幼童30名到美国学堂学习,四年共选派120名;幼童从上海、宁波、广东等处挑选,年龄为13到20岁;肄业年限为15年,毕业后回国听候派用,不准在外洋入籍逗留或私自先回另谋职;赴洋幼童学习一年后如气性顽劣或水土不服,应有驻洋委员随时撤回;有关出国留学的经费预算。1892年曾、李再次联名筹拟应办事宜,规定幼童选定后在上海集中,学习六个月,查看可以造就,方准资送出洋;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学习孝经、五经、圣谕广训等,另外同年龄改为12到16岁,并且在留学事务所设圣贤师神位,师生要一体行礼。到19世纪70年代,派遣出国留学生作为培养新式人才,追求近代化的重要举措,成为历史的趋势,但是具体实施过程却相当的复杂。长期闭关锁国的社会风气,使招生工作受到极大的困难。大家弟子不肯远到他国,应募者多事为衣食生计而来,社会上认为“漂泊无赖,荒陋不学之人”,不仅如此,幼童家长还要出具亲笔画押的“甘结”书,下面是詹天佑父亲立下的甘结书:具结人詹兴洪今愿具甘结事:兹有子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技艺,回国之日,听从中国差遣,不得在外国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生命,此结是实。从中我们看出,出国留学、漂洋过海远不是令人向往的事情,好像是卖身为奴的事情,由于招不到学生,年龄限制也从12岁放宽到10岁,容闳还从香港挑选了几个。第一批留美幼童在1872年8月11日在陈兰彬的带领下从上海搭船赴美,开始了他们的留学生生活。

幼童到达美国的部分合影
幼童抵达美国后寄宿在美国家庭,通过耳濡目染,有利于学习语言。语言过关后进入小学、中学学习,然后报考高等学校,接受专门教育。他们还得学习汉文和儒家经典,以示对朝廷的忠诚。幼童们的勤奋、好学、上进很快赢得了美国各界进步人士的赞誉,耶鲁大学校长等联名致电总理衙门:贵国派遣之青年学生,自抵美以来,人人能善用其光阴,以研究学术。以故于各种科学之进步。成绩极佳。即文学、品行、技术,以及平日与美人往来一切之交际,亦咸能令人满意无间言。1876年在费城举办的美国独立100周年博览会上,幼童们受到美国总统的借鉴。当时清政府派出参加博览会的宁波海关案牍李圭这样记载:申刻见美国伯理玺天德于总理会务官公署。先是伯理玺天德临费城,知幼童至,甚喜,令总理官转言延见。见时,伯理玺天德起立堂中,哈税司及圭并日本会务官先进,握手相见毕,饶君带领幼童进内,亦皆握手而见,面谕数言。

当年的博览会大清国馆
当李圭和这些幼童们攀谈这些幼童言皆简捷有理,吐属有外洋风派,他看到了西方教育的优越性,看到西方教法详而挚,师弟间请洽如骨肉。幼童们的学习优秀,并且课外的活动丰富,他们组建成的棒球队打遍美国大学的无敌手,钟纹耀也光荣的成为耶鲁大学划船队的舵手。

耶鲁划船队队员

幼童组成的棒球队
这些孩子吸引了美国女孩子的欣喜,受到美国男孩子的嫉妒和无奈,美国自由民主的土地滋润着这些幼童们的心灵。他们的心里自由、平等的种子也渐渐的发芽。但是,幼童们最终没有按计划完成学业而被提前撤回国。幼童们如此的命运说到底是顽固势力的强大,从计划派遣到章程的拟定,从监督人选到功课安排都受到封建守旧势力的抵制。尽容闳一人显然无法阻挡先后担任总监的陈兰彬、吴子登等人的反对。这些幼童甚至连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也被看做是有失学子风范,个别幼童出入教堂,剪掉辫子理所当然的看做大逆不道,先后9名幼童以各种理由提前回国。除此之外,清政府派遣幼童坚持封建主义的目的和资本主义文化史截然矛盾的,也在这个时候美国也出现了排华逆流,留学生受到鄙视,终于在188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决定:将出洋学生一律调回。9月6日,留学生们踏上了归途。爱国诗人黄遵宪闻讯后满怀悲愤写下了这样的感慨:郎当一百人,一一悉遣归,竟如瓜蔓抄,牵累何累累。当其未遣时,西人书交驰,总统格兰脱,校长某何谁。愿言华学生,留为国光辉,此来学日浅,难言成与亏,颇有聪颖士,利锥非钝槌,忽然筵席撤,何异鞶带褫。本图爱相助,今胡弃如遗?
这些留美幼童回国后,有的进入福建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其中唐绍仪、蔡绍基、黄仲良、梁诚、欧阳庚、钟纹耀、容揆成为著名的外交官政治家,詹天佑则成为闻名中外的工程师。尽管幼童最终遣返,但是封建守旧势力的顽强抵制,再也无法将已经开启的国门重新关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20-2021 tigtag.com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