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毕业生的申请经验分享

LZ斯坦福刚毕业,当时申请成功的时候一直想写篇经验总结分享给大家,但是进了大S之后一直没时间,于是一拖就是2年。现在工作了,终于有时间写点东西了,希望还能帮得到大家。
不废话了,直接进入主题,分享申请经验:
选校:
根据个人情况,确定好自己的保底学校,在此之上不同档次的学校各选几所。一般10所左右就差不多了。多了也没有这个精力一个一个的申请,而且还很花钱(申请费贼贵);少了的话,机会就少了,不甘心。所以10所左右学校是一个不错的范围。本人在上海交大读了2年,又去美国Purdue大学交流了2年,拿了Purdue大学的机械工程的学士学位。因为Purdue的机械工程当时在全美排第八的样子,又加上学校里已经在跟某教授搞了一些项目了,感觉呆在Purdue是比较轻松的。于是我就把Purdue当做了保底的学校,于是就把机械工程专业排名在Purdue前面的(包括Purdue)8所学校(MIT, Stanford, CalTech, UC Berkley,Michigan,Georgia Tech,UIUC,  Purdue)全部申了。

背景:
招生委员会决定是否找一个学生时,就是看这个学生的背景,最重要的是学术背景。比如GPA,是否参与过科研,是否有专业相关的工作经验,是否有相关专业教授的推荐。再者看你的人生经历,看你的阅历是否丰富,见识面和兴趣是否广泛,经历是否特别。背景中尽量不能有短板,一定要有一两让人眼前一亮的。我想我当时的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也许就是我的GPA了,我在申请的时候,我的GPA是4.0/4.0. 这要归功于相对于上海交大的课程难度,美国的本科课程就轻松多了。Purdue这两年的交流真的帮我的背景提升了很多,不仅让我拥有美国一流本科的学历,还让我刷到4.0的GPA(我在交大的时候是死活都不可能拿到满积的)。此外,在美国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教授帮他们做项目,这一下就填补了自己在科研方面的空白。所以我强烈建议想出国读研究生的同学,争取在本科的时候就参加一些国外交流项目,为期越长越好,或者多个项目也行,总之丰富的海外背景的含金量是很高的。当然在国外期间要积极争取做项目,多取得一些更你专业有关的经历。
TOEFL/GRE:
这两门考试就相当于两个跨栏。分低的人相当于跳得低的人,跨不过这两个栏,就到不了终点,没有被录取的希望。分高的人相当于跳的高的人,但是跨过去了也不能保证你一定能到终点。对于跨栏,只要你能跨过去,不管你个子有多高,都一样,够高就行。所以一味地追求高分对于申请毫无意义——米卢主义:够用就行。LZ由于在美国拿到了本科学位,所以申请研究生时不需要TOEFL成绩(这是出国深度交换的另一个好处)。GRE是在美国考的,个人准备也就3、4个月,最后又有给力的机经相助,所以就不小心拿了个1520 + 3.5(作文没有机经帮忙,一下子就原形毕露了)。当时考得的是老G,现在考新G的朋友可能考前还是需要一些更充足的准备吧。
PS:
我个人的PS对于所有的申请学校基本都是一个样,各个学校之间稍有不同的要求,于是就稍有区别。个人觉得自己的PS实在写得不怎么样,没有什么文采。
套磁:
基本没怎么套磁,唯有Stanford这所学校去套了磁。原因是得到了Stanford的内部消息,知道了哪个教授想找人。问了那年哪些机械的教授正在找人,比较有funding,从那些学长手上得到了比较有效的内部消息。于是我就有的放矢地去联系了一些Stanford的教授。其他学校因为没有什么消息和资源,即使email了教授,大多数都是被无视掉的。

最终的结果:
其实最终的结果都来得挺迟的,让LZ虚惊一场。Purdue的PhD offer早早就到了,但是我希望能更上一层楼,结果等来的是各种明拒和默拒。直到3月份,才终于等到了Stanford的AD。虽然只是AD,但我觉得这跟我在Stanford的成功套磁有很大关系。虽然,Stanford无奖,而Purdue有奖。我也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大S,事实证明我果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我的下一篇帖子会解释),LZ到现在了也不后悔当年的这个决定。
希望这个帖子对大家有帮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20-2021 tigtag.com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