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加拿大:一个不愿做而不得不做的比较
文章来源: 雪满堆 于 文学城时事述评
从美国来到加拿大,第一个最大的感觉就是,在美国街上的行人好象都在笑,在加拿大街上的行人好象都是愁眉苦脸的。第二个感觉加拿大的车是不让人的,(在多伦多好点,在蒙特利尔很严重)而在美国,汽车见你在路边,很远就减缓了车速,到了跟前挥手让你先过去。
在美国时想当然的以为加拿大离美国这么近,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应该很多地方一样和类似。到了加拿大后才知道这种想法是多么地愚蠢。
新移民到了加拿大后就会知道在加拿大拿驾驶执照是非常非常难的,而在美国则很容易很容易。在加拿大连考笔试的交通手册都收费,而且很贵(以蒙特利尔为例),据说$30一本,总之并没有几个人去买,倒是有许多人在网上卖复印件。而在美国则是免费索取的。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笔试通过后要等一年才能路考,而且在安大略省要考两次路考才能拿到正式的驾照。不知这种法律是如何通过的,却坑了许多新移民。新移民来到加拿大后,第一面临的是生存问题,那就是要找工作。在加拿大没有车简直就寸步难行,尤其是多伦多,城市分得较散,没有车你叫别人怎么找工作?但是不会有人理你的,你就等吧,等到一年以后。并不是说一年以后你就能拿到了,你只是刚刚有资格考,等拿到正式的驾照还不知要等多久,因为别忘了,要考两次才能拿到正式的,也就是说拿到正式的起码要等两年。在美国,你一
个月就能拿到驾照。因为美国是个汽车文化的国家,更重要的让你尽快融入美国社会。
再来看物价。美国的物价比加拿大要便宜很多,以波士顿为例,一个月用在吃方面$50-$60元就吃得很好,牛奶,肉鱼,蔬菜都有,当然是自己做。在加拿大则很贵,尤其是蔬菜。所以在加拿大常常看到人们买一根黄瓜,两个西红柿。在加拿大一个月花在吃得方面起码$120,不一定达到美国$50-$60的标准。而在波士顿的露天市场,蔬菜便宜得不可想像,甚至比中国还便宜,质量不一定比在加拿大超市买的差。来到加拿大,你会发现在吃穿方面,你的生活水平比在中国下降5倍甚至更多。
加拿大的石油储藏量位居世界第二,但油价却比美国贵得多。所以住在美国边境的加拿大人都开车到美国去加油。交通费用方面,多伦多的通勤月票$100元,蒙特利尔$54,以美国波士顿为例才$35。
住方面,在多伦多租一套两房一厅得$1200,蒙特利尔郊区要$650,而在波士顿郊区则为$600-$700。
美国社区的游泳池一年收$15元,管理得非常好。下池前要冲澡,要戴泳帽,每人都有单独的泳道,如果泳道满了,经泳道里游泳的人同意,一般都会获得许可共用一条泳道,否则只能等别人游完。而在加拿大和中国一样,象下饺子一样,既不用冲
澡,也不用戴泳帽,都可以下池游,整个池子根本游不开,大家都在里面洗头。我在多伦多和蒙特利尔都游过,管理一样。
在美国购物只加上5%的消费税,有的州没有消费税。在加拿大是15%,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
在加拿大,色情和赌博是公开合法的,蒙特利尔的赌场甚至是政府开的。在美国却要保守得多,大部分州是禁赌的,可以开赌的州,赌场一般建在离市区很远的印第安人保护区,而加拿大的赌场和色情服务都公然地在市区。而且象大麻这样的毒品在加拿大正在合法化,同性恋结婚已经合法化了。加拿大的总理声称这是加拿大走向文明的标志,其实是社会走向堕落的标志。
美国是一个鼓励人民勤劳致富个人奋斗的社会,加拿大则是一个鼓励人民懒惰好逸恶劳的社会。在美国,我看到美国人干起活来是很玩命的;在加拿大,你干得多,被政府盘剥得越多,最后你到手的是[***]。而懒汉们靠拿政府的救济却可以过得有滋有味。
美国英语简洁易懂,看美国的报纸尤其是纽约时报简直是一种享受。看加拿大的报纸是一种痛苦,你完全不知那些希奇古怪的词汇是从那里出来的。
在加拿大,官僚主义是非常严重的,最后你会被官僚主义消磨得没有脾气。略举几例,刚刚登陆入境,移民官不好好检查照片,一个月多月后移民局来通知,办枫叶卡照片不合格,要重照,而且重照的时间安排在三个月以后。原本打算登陆办好枫叶卡就回国,正常情况如果照片合格,在登陆后四个星期就寄来。如果等到三个月后重照,再等枫叶卡最快也要四个月。打电话到移民局要求提前照,没有人理,写信到移民局也石沉大海,最后只能等到三个月后重照,等拿到枫叶卡后是五个月后的事情了,原来的安排只能全部打乱。办医疗卡也是出错,按规定登陆三个月后就
可申请医疗卡。但在蒙特利尔申请医疗卡时,工作人员说要从到魁省的那天开始计算,也就是说在登陆开始在多伦多呆的三个月不算,要我三个月以后再去申请。三个月后再去申请时,另一个工作人员说我三个月前就应该享受医疗卡,时间应该从登陆开始算起,於是马上帮我办理一个临时的医疗卡。同一个机构,两个人的说法完全不一样,我相信谁呢?从加拿大这两年的移民法的变动也可以看出加拿大政府做事有时简直就不象是一个民主国家的做事方法。2001年6月28日的新移民法的技术移民分数提高到75分一下子就把移民的大门给关死了,坑了不少人,而且连申请费都不愿意退,简直就是明火执杖的政府抢劫。今年一下子又突然宣布分数降为67分,比原来老的移民法更宽松,如此朝令夕改好象开关都是拍一下脑袋就决定了的事,也不知关的根据是什么,开的根据又是什么。搞得申请人一悲又一喜,一惊又一诈。
一个政府最重要的就是要讲诚信,加拿大政府这样反反复复、颠来倒去也不知诚信何在?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美国简直就是不可想像的。
在加拿大购房要比在美国购房难很多,难在哪儿?难在贷款。在美国购房申请贷款有很多渠道,有银行和许许多多的贷款公司,而在加拿大只有银行一条途径。在美国是贷款公司的贷款求着你追着你贷,在加拿大是你求着银行追着银行。在蒙特利尔,新移民首付要交房款的40%,银行才会贷给你,而且还不是所有的银行,只有极少数的银行如SCOTIABANK有对新移民购房贷款的业务,很多银行即使新移民交首付50%都不贷,一定要有工作。首期付款40-50%在美国,贷款公司要抢死了。
在美国申请信用卡是很容易的,一般有SSN号就可以申请到,甚至根本不用申请,基本上都是不请自到,而且各种信用卡都争着追着你使用。在加拿大申请信用卡则很难很难,一定要有工作,SELF-EMPLOYEE要两年的税单。新移民要申请一张$1000的信用卡,银行要押$3000(如汇丰银行)外加一笔$35申请费直到你有工作才能申请解冻押金,可想而知是多么恶劣。
在美国没有穷人,只有懒人,因为连偷渡来美国的非法移民都能找到工作并在美国生存下去。美国所谓的穷人大都是不愿工作的懒人。加拿大的穷人则真的是穷人,因为加拿大很难找到工作。新移民在加拿大是极难找到工作的,目前加拿大的失业率是8%,多伦多是8.5%,蒙特利尔是11%。而美国目前才6%的失业率全国就吵着吼着硬说是中国抢了美国人的饭碗,要人民币贬值。蒙特利尔90%中国新移民都没有工作,没有工作的新移民又有80%是呆在学校靠政府救济为生。所以在蒙特利尔的大学里面,中国学生比比皆是,有的系中国学生占70-80%。
在美国和加拿大两边都做过生意就会有更强烈的比较,加拿大人和美国人比就寒酸多了。蒙特利尔号称“北美艺术中心”,你千万别认真到信以为真,那是自封的。你真在这做生意,尤其是艺术品工艺品生意那就死定了。为什么呢?穷啊!加拿大统计局最新的统计数据蒙特利尔的中位数家庭收入,单身为$18900,平均一个月$1575;单亲家庭为$28200,平均一个月为$2350,双亲家庭为$58300,平均一个月为$4858,可想而知购买力何在。所以在蒙特利尔生意最好人最多的是一元店。我在任何一个城市看到的一元店都没有蒙特利尔这么多,一元店在蒙特利尔的DOWNTOWN就有好几家,在其他各个区更是不计其数,而我在美国的BOSTON则从来没有看到一家。
在美国,你会发现美国人是很天真、性格直爽、充满活力、很容易相处,在加拿大至少法国裔的人很难相处,所以人们说美国人对你笑是对生意笑,而加拿大的法国人只对自己笑。
加拿大的温哥华已经是一个香港化了的城市,多伦多也亚洲化了,在这两个城市你会觉得和香港,上海和广州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是连香港和上海还不如。蒙特利尔还象一个西方城市,但这个城市和加拿大一样正在走向衰退而无任何活力。
加拿大整个国家就象那里漫长的冬天一样毫无生气,而美国则充满着朝气。加拿大其实倒是很像马克思向往的共产主义国家,这里换一种说法叫福利国家。而美国才是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美国人都看不起加拿大人,认为加拿大人CHEAP,POOR AND SLOW。而加拿大人则认为美国人傲慢。殊不知美国人傲慢自有傲慢的理由,有见过傲慢的穷人和弱者吗?美国人把加拿大当着玩乐的后花园,加拿大如果不靠美国人来消费就彻底死过去了。在美国有则笑话谈论美国人和加拿大人,当然这种笑话总会把犹太人拿去做陪衬,说是魔鬼把美国人、加拿大人和犹太人抓到地狱里去了,最先从地狱里出来的是美国人,因为魔鬼要多少钱美国人就给多少钱,而犹太人则在和魔鬼讨价还价,加拿大人则干脆躺在地上等政府来救。
加拿大唯一比美国好的是全民公费医疗,而在美国虽然没有全民公费医疗,穷人没有钱去医院,它还得给你看,不可能把你拒之门外。在美国我有两个非法移民的老婆生孩子,一分钱都没有花,一样在医院里生,孩子生下来政府还得给补助,因为孩子一落地就是美国公民,美国政府就有责任照顾,绝不会因为孩子的父母是非法移民而拒之不理。
从总体上来讲,加拿大比美国要相差很多,加拿大和美国比,就象南京和上海比。尽管如此每年却有很多美国人移民到加拿大来,但是有更多的加拿大人移民到美国去,还有更多的加拿大人正在或等待着去美国工作,据美国移民局统计有50万加拿大公民非法居留在美国逾期不归。加拿大的绿卡对中国人来说,是弃之又可惜,留之又无味,是呆也不好,走也不好,左右为难。总之,还是怪咱们自己的国家政不同,人不和,经济不发达,国家不强大。否则谁愿意“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