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办报的宗旨很简单,就是接地气,赚人气,尽可能提高自身影响力。”人到中年的法国《华人街报》社社长吴长虹同记者一聊起报纸,就表现出年轻人的激情和活力,而他创办仅3年的“年轻”报纸,正是在这份热情的推动下在巴黎华社迅速“成长”。
一间并不宽敞的办公室,一台旧式电脑,到处码放的各式印品和成捆报纸令空间更显促狭。戴着黑框眼镜的吴长虹一边埋头处理印刷公司和报社的事务,一边接受记者的采访。这场谈话常被电话和访客打断,隔壁还不时传来印刷机的阵阵鸣响。
吴长虹就在油墨芳香中将他与《华人街报》的故事娓娓道来。1992年,他从浙江温州辞去国企工作后只身来到法国创业。与很多温籍华侨类似,经历了打工、赚钱、当老板的过程。但是后来又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投身媒体。
办报的念头源于他对法文媒体抹黑报道的不满和为同胞提供服务的愿望。2005年出版华人黄页,后来还办过便民网站。2010年,与另外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没有任何从业经验的情况下,自筹资金合办《华人街报》,真正开始实践“从10岁起便萌生的办报梦想”。起初排版、印刷、送报都是亲力亲为,原本寥寥4版在3年内已扩充至32个全彩版面,迄今共出版40期,发行量达到两万份。
据介绍,这份免费赠阅的生活月报秉持“平民化”风格,致力于打造一个贴近华侨华人的资讯平台,报道华社、侨乡和法国新闻,提供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实用信息,许多栏目深受读者欢迎。令创办者欣慰的是,报纸现已基本实现收支平衡,达到了以报养报的目的。
虽然吴长虹总是谦逊地以“小报”自居,但是他也有长远的设想:改成半月刊,增设新版面,除了温州人外为更多华人服务,报纸、网站、电台并行发展,甚至与法国媒体合作。
谈起目前纸媒的生存状况,他仍充满信心:新媒体发展的确日新月异,但不管表现形式如何,归根结底都是一个载体。他始终认为,媒体重在内涵,而不在于形式,“当然传统媒体不能固步自封,可适当取用其他传播方式以求更佳效果”。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他还建议:华文媒体应该“做好自己”,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展开良性竞争。同行之间应在合理、规范的基础上展开交流与合作,这样才能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共同壮大华媒的整体实力。
既要经营生意和照顾家庭,还要兼顾办报,每天在办公室坚守十几个小时的吴长虹已成为别人眼中的“工作狂”。尽管身边也曾有过不解与质疑的目光,他却始终不改初衷,因为在他看来,华媒的存在有其自身的意义:对促进华人融入当地社会有所贡献,有助于维系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亲情,为加强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尽绵薄之力。
离乡二十余载,温州还有亲人,一直在海外打拼的吴长虹鲜有机会回家看看。同众多游子一样,他也道出“家国情怀”的感慨:“飘零在外最深的感触就是中国强大了,我们在异乡的地位也迅速得到提高。”
谈到这里,这位勇于追逐“传媒梦”的中年人想到了“中国梦”。他说:“要顺应‘中国梦’概念的提出,海外华媒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何配合这个概念,提升中国在海外的软实力,这才是值得海外华媒深思的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