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一定谨慎,国内跟美国不是一道局

lz很了解国内,家人朋友亲戚大多就职体制内或者经营公司,说的情况应该符合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内陆)。什么人也接触过,高级别的有地级市市委书记,中上的有县级市副市长副县长,各类局局长包括国土 财政等等。公司里面接触的有本省的首富或者前几位的老板(lz爷爷家一个镇就七八家上市企业了),也有几千万的起步期,也有几百万的刚创业的老板。
看了一些回国的帖子,想劝各位想回国发展的再多想一想:
1.国内主流(至少未来十几年不太会产生改变)还是体制内的机构。这个东西一句话说不清,很多综合因素,打比方同样办个事情,人家体制内的一个电话解决,这里办个户口本就得等半年,一辈子才多少年。
地位上差距比较大,有些体制内人员算上灰色收入可能一年也就二十多万,但过得比那
些收入五六十万的小老板,小公司高官中层舒服太多了。中国不是美国,体制内有点权在社会上就是爷爷,到处都有人求。购物卡各种送,虽然金额不大。吃饭高档场所随便进。 医疗隐性福利这个很难算,房子这些很多人都清楚,有时候碰巧了一个好机会就见个大便宜。

2.很多海归人才都是高学历尖子生,但问题在于国内需要的知识水平并没有那么高,金融行业大部分初中都能做,真发财的都是房姐那样的智力水平在中专一层的。回去大多都30来岁或者30多了,已经错过了黄金发展期。
要是算哪个收入国内是美国收入的三分之二就能回,那真的输了,中国混真的不能看账面数字。
3.美国跟国内不一样,有钱家里蹲一辈子也没啥问题。国内是人情社会。地位、关系、对社会资源的支配能力直接关系生活质量。问题是在于,成绩优异的海归在这方面是否能比那些20出头就在社会上混的二本生强?我确实不太见得,90年代毕业的那些人学业好的最后往往混的不如灵头的普通学生——往往比较灵活,能在单位里找个“肥差”(这个词你懂的,中国特色)。

4.因为家里有一部分人就职银行,所以从小对各种企业的人接触比较多。我只能说现在民营、外资越来越非主流了,除了账面薪酬能高一点,其他差不少。稳定性、福利、社会地位等等等等。
如果各位能做个调查,去问问某个资产在七八个亿的中等规模企业副总愿不愿意去当地一等局做个主任,这个副总多半会选择后者。可能这里说有些人不太信,但这确实是普遍情况。国内除了北京上海,也就是说国土的95%地方,一年超过30万人民币净收入,已经到了一个平台层了,对钱已经不是刚毕业学生那么敏感了。

5.中国本质还是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那个中国,并没有因为改革开放体制本身把他自己的优越性丢掉。体制外因素为体制服务——体制就是主人,其他要素就是仆人。

回国一般面临的是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只是劝版上的人才再多想想,来回比较比较。美国本身就是一个公司化起家的资本社会,跟国内不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20-2021 tigtag.com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